[实用新型]全PE塑料铲式担架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479.8 | 申请日: | 2007-09-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867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殷魁俊;陈小虎 | 申请(专利权)人: | 殷魁俊;陈小虎 |
主分类号: | A61G1/003 | 分类号: | A61G1/003;A61G1/00 |
代理公司: | 扬州市锦江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江平 |
地址: | 225123江苏省扬州***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pe 塑料 担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具体地说是一种全PE塑料铲式担架。
背景技术
目前,现有的担架普遍存在的缺点是:当病员不易自行移动时,如重伤、手术后、麻醉未醒,在需要检查治疗或者过床时,需多人反复多次搬动病员,在转移过程中,病员可能会造成意外的损伤,加重病情,增加病员的痛苦。另外,也增加了医护人员的负担和不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减轻病员痛苦、方便护理人员搬动病员的全PE塑料铲式担架。
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全PE塑料制成的铲片一和铲片二,铲片一和铲片二平行且相对布置;铲片一的一端设有插槽一,另一端设有插杆一,铲片二的一端设有插杆二,另一端设有插槽二;插杆一与插槽二相互配合,插杆一与插槽二采用固定连接件一连接;插杆二与插槽一相互配合,插杆二与插槽一采用固定连接件二连接。
当需要移动病员时,预先将两块铲片分离,先将一块铲片插入病员一侧身下,再将另一块铲片插入病员另一侧身下,通过插槽和插杆的配合,使两块铲片定位,再通过固定连接件使两块铲片固定连接。然后只需两个医护人员抬住两块铲片,就可轻松移动病员,避免了病员因移动而产生痛苦、加重伤势的现象发生。同时减轻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不需要多人搬动。整个担架采用PE塑料制成,可透射X光、CT、MRT,检查时直接将担架放在检测仪上,无须拆卸担架,减少多次搬动病员的次数,方便各项检查。本实用新型除具有普通担架的功能外,还具有方便、快速、安全等优点。
为了方便连接,所述插杆一上设有连接孔一,铲片二上位于插槽二的位置设有连接孔二,连接孔二与连接孔一之间设有连接螺栓一。
同理,所述插杆二上设有连接孔三,铲片一上位于插槽一的位置设有连接孔四,连接孔四与连接孔三之间设有连接螺栓二。
为了方便操作者用手握住担架,在铲片一和铲片二的外周设有若干个通孔,也可在通孔上缠绕防护带,防止病员在移动过程中滚落,还可以在通孔上固定背带,方便操作者抬起担架。
本实用新型的铲片一和铲片二之间留有空隙,当两块铲片对接时,可避免夹伤病员。
另外,为方便水中急救,铲片一和铲片二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分体示意图。
图3为图1中A-A向视图。
图中,1铲片一,2铲片二,3插槽一,4插槽二,5插杆一,6插杆二,7连接孔一,8连接孔二,9连接孔三,10连接孔四,11连接螺栓一,12连接螺栓二,13通孔,14空隙。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2所示,本实用新型包括由全PE塑料制成的铲片一1和铲片二2,铲片一1和铲片二2平行且相对布置,铲片一1和铲片二2的外周设有若干个通孔13,铲片一和铲片二之间留有空隙14。
铲片一1的一端设有插槽一3,另一端设有插杆一5,铲片二2的一端设有插杆二6,另一端设有插槽二4。插杆一5与插槽二4相互配合,插杆一5与插槽二4采用固定连接件一连接。插杆二6与插槽一3相互配合,插杆二6与插槽一3采用固定连接件二连接。
插杆一5上设有连接孔一7,铲片二2上位于插槽二4的位置设有连接孔二8,连接孔二8与连接孔一7之间设有连接螺栓一11。
插杆二6上设有连接孔三9,铲片一1上位于插槽一3的位置设有连接孔四10,连接孔四10与连接孔三9之间设有连接螺栓二12。
如图3所示,铲片一1和铲片二2的内部为中空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殷魁俊;陈小虎,未经殷魁俊;陈小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47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