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造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6234.5 | 申请日: | 2007-09-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3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陈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D21F1/02 | 分类号: | D21F1/02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 |
地址: | 210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造纸 用鼓泡床式网前箱 | ||
技术领域
造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属于造纸设备领域,尤其涉及湿法造纸领域。
背景技术
网前箱是造纸机组中的一个重要设备,其作用是向造纸成型机的网部提供均匀分散的造纸浆料液。
目前,造纸机组中使用的网前箱均为闸板式网前箱,它结构简单,在箱体内仅含有若干不同高度的液位控制板,它的匀浆机理是浆料流过不同高度的液位控制板的间隙时产生微湍流运动,其匀浆效果较差,只适合普通的造纸材料及工艺。而对于浆料中填料组分比重相差较大时,例如制造含有蛭石的热膨胀陶瓷纤维材料,由于蛭石比重大,其沉降速度快,采用传统的闸板式网前箱,无法提供均匀分散的浆料液,造成最终产品组分上下不均,严重影响产品使用性能。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闸板式网前箱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造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它可对箱体内的浆料液进行翻滚式搅动,形成均匀稳定的浆料液流场,使不同比重的浆料组分充分进行混合,为最终制造出组分含量稳定均匀的制品提供合格的浆料液。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如下:包括箱体、进浆口、液位控制板,在箱体的下部设有气室,气室通过气流管道与风机相连,在气流管道上设置有流量计,在箱体和气室之间设有气流分布板。
气流分布板上设置有等间距分布的圆孔,圆孔的直径为6-12mm,圆孔中设置有喷嘴装置。
喷嘴装置为上粗下细的倒阶梯形管状结构,喷嘴装置的顶部为封闭式,喷嘴装置的内孔直径为4-10mm,粗部管壁外径为8-14mm,细部管壁的外径与圆孔匹配,粗部侧壁的下方位置对称设有喷孔,喷孔中心线距粗部底端距离为2-6mm。喷孔的内孔直径为1-4mm。喷孔在气流分布板上的开孔率为0.1-10%。
圆孔分布率取决于喷孔开孔率所计算出的喷嘴装置的数量。根据喷嘴装置上的喷孔开孔率与气流分布板的面积,计算出喷嘴装置的数量,从而得到所需的圆孔的数量。
计算公式为:η=2×n×S2/S1
其中:η-喷孔开孔率,n-喷嘴装置的数量,S1-气流分布板面积,S2-喷孔面积
气流分布板上的每个圆孔安装一个喷嘴装置。
喷孔在气流分布板上的喷孔孔径和喷孔开孔率的大小直接影响浆料的流动状态,喷孔孔径和喷孔开孔率是气流分布板设计的主要因素。孔径一般采用1-4mm,孔径小则加工麻烦,而且容易发生堵塞现象。孔径大则容易发生泄漏,而且气体分布不均匀有可能发生窜气现象。对于制造含有蛭石的热膨胀陶瓷纤维材料,由于蛭石比重大,是陶瓷纤维的40~100倍,其沉降速度快,所以选择的开孔率为0.1~1%,风机流量为10~30m3/h。如果比重相差大于100倍,则要开孔率大于1%,同时选择合适的风机流量。
风机气流通过喷嘴装置中的喷孔,在装有浆料液的造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的底层形成一个均匀稳定的浆料液流场,通过气流的浮力作用使得大比重组分不易快速沉降,以及气流搅动作用使得不同组分均匀的混合。
采用本实用新型制得的造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造型简洁,结构合理。在风机气流的作用下,箱体中的浆料液均匀翻滚搅动,解决了浆料液中因比重差异较大的不同组分难以均匀混合的难题,从而保证了最终产品的性能达到工艺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气流分布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气流分布板上的喷嘴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以制造含蛭石热膨胀陶瓷纤维纸用鼓泡床式网前箱为例,箱体1尺寸参数为320mm×240mm×360mm,进浆口2直径为80mm,进浆口2中心线在箱体1底部上方100mm。液位控制板3高度250mm,液位控制板3高度与箱体1内所需液位高度相一致。气流分布板8的尺寸为330mm×250mm×10mm,其开孔率为0.4%。
喷嘴装置10的内孔直径为6mm,粗部管壁外径为10mm,细部管壁的外径与圆孔9匹配,粗部侧壁的下方位置对称设有喷孔11,喷孔11中心线距粗部底端距离4mm,喷孔11的内孔直径为2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23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