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双相不锈钢复合板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6196.3 | 申请日: | 2007-09-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02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杭逸夫;徐宇皓;丁钊;刘飞;王斌;方雨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宝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32B15/01 | 分类号: | B32B15/01;B32B7/08;B23K20/0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王鹏翔 |
地址: | 211100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不锈钢 复合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用爆炸焊接复合方法生产的金属爆炸复合板,尤其是双相不锈钢/钢其复合板,属于复合板制造领域。
背景技术
2205双相不锈钢是一种铁素体相和奥氏体相共存的不锈钢,同时也是集优良的耐蚀性能、高强度和易加工制造等诸多优异性能于一身的钢种。
2205也是一种加N双相不锈钢。N的加入明显地改善了2205的耐腐蚀性能,尤其是焊接的情况。ASMT标准对2205双相不锈钢的含N量要求是0.08-0.2%,Cr、Mo、Ni的含量也有要求,所以2205双相不锈钢的点蚀当量PREN值达到了35.8,进一步提高了耐蚀性能。有恰当的热处理时,2205中22%的Cr和3.5%的Ni、3%的Mo、0.16%的N就会产生包括奥氏体相和铁素体相平衡的显微组织结构,这种结构和化学成分让2205不锈钢有比316和317不锈钢更好和更广泛的耐蚀性能,同时还有比普通奥氏体不锈钢两倍还高的屈服强度。2205双相不锈钢,属于不锈钢产品中的高端产品。它的强度和耐蚀性能远远超过普通不锈钢,冶炼的难度颇大,国际上只有少数钢铁企业掌握了冶炼工艺技术。该产品主要应用在能源、化工等行业,市场需求旺盛。但在国内由于受材料和价格的限制,应用还是较少,所以在保证不降低设备使用寿命和性能的前提下,采用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不仅充分利用了材料的特性——通过爆炸焊接;由2205双相不锈钢作为接触腐蚀介质的复层,由钢作为承受载荷的基层,而且还大大降低了设备的造价。
目前国内压力容器所用的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大多依靠从国外进口,不但价格昂贵,而且交货周期很长,这样不利于我国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设备的推广应用,更不利于民族工业的发展。因此必须自主创新,研发出大面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的制作工艺,这对降低设备制造成本、缩短设备制造周期将起到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以炸药作为能源,通过爆炸焊接复合的方法生产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尤其是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满足我国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其特征是包括双相不锈钢复合板和钢基板构成,双相不锈钢的厚度2~10mm。钢基板的厚度一般大于10mm,尤其是与20R钢板复合的效果更好。复合的方法是:在复层2205双相不锈钢和基层钢板之间采用一定间隙,通过平行法的安装布置,最终使之实现大面积的连续焊接,满足JB/T4733-1996《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标准及ASME SA-264《不锈铬镍钢复合钢板》标准的要求,通过爆炸复合可使贴合率达到99.9%以上,最小剪切强度τb≥210Mpa。
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的爆炸复合是把2205双相不锈钢合金板作为接触腐蚀介质的一层,钢板作为承受载荷的另外一层。当置于复板之上的炸药被雷管引爆后,炸药的爆炸化学反应经过一段时间的加速便以爆轰速度在复板上向前传播。随着爆轰波的推进和爆炸产物的急剧膨胀,炸药的化学能大部分转变成高速运动的爆轰波和爆炸产物。随后这一动能的一部分传递给复板,从而推动复板向基板高速运动,并形成一定的弯折角,复板和基板随即在接触点上依次发生撞击,才能形成基、复板间的有效结合。而2205双相不锈钢合金强度较高,在爆炸复合过程中形成最佳的碰撞角就需要较大的能量,因此静态参数必须采用大间隙、减少用药量,采用均匀布药的方式爆炸复合生产出了20m2左右的2205双相不锈钢-钢复合板。
本实用新型实现了大面积的2205双相不锈钢-钢的爆炸复合板,其贴合率和剪切强度等性能均能满足JB/T4733-1996《压力容器用爆炸不锈钢复合钢板》标准及ASMESA-264《不锈铬镍钢复合钢板》标准的要求,生产的2205双相不锈钢合金-钢复合板无论从力学性能还是耐腐蚀性能均能满足设备制造及化学工业发展的需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复合的示意图
图中雷管1、炸药2、保护层3、2205双相不锈钢4、支撑块5、基板6、基础7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具体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宝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宝泰特种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619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