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5946.5 | 申请日: | 2007-09-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53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奚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思博露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35 | 分类号: | H02J7/35 |
代理公司: | 苏州市新苏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许鸣石 |
地址: | 21516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柔性 太阳能电池 多用 充电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
背景技术
目前,使用的便携式数码产品日益增多,如手机、数码相机、MP3、MP4、PDA、GBA等等。这些数码产品对电的消耗比较大,一般都采用充电电池作为供电电源,在使用中,尤其是在室外使用中,经常会碰到电能耗尽的情况,因而很需要一种能进行及时充电的充电产品。
目前,现有技术中已有利用太阳能转化为电能并对数码产品进行充电的充电产品。但它们都是采用单晶或多晶硅太阳能电池板内置高能聚合物锂电池,通过吸收太阳能经过硅片转化为电能,充电器电路板对转化的电能进行整流、滤波、变压,最终通过正负极导线把电流导向插头,通过插头与数码产品相连最终实现对它的充电过程。
然而,现有技术还存在以下一些缺点:①单晶硅、多晶硅成本较高,而如今原材料硅片的价格一再走高,长期供应不足。②晶硅电池板在阴天等光照不强的情况下,供电能力较低,难以满足恶劣条件的需求。③采用晶硅电池板,其产品较厚,体积大,较笨重,不方便携带。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在阴天或室内弱光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使用要求;质地轻巧,方便携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蓄电池以及电路板,所述太阳能电池板为非晶硅电池板,所述非晶硅电池板通过设于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与充电蓄电池相连接。
下面对上述技术方案进行进一步解释:
1.所述非晶硅电池板为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折叠的非晶硅电池板。
2、所述非晶硅电池板的上表面通过透明粘合膜粘合有透明抗紫外线膜,非晶硅电池板的下表面通过透明粘合膜粘合有防潮复合膜。
3、所述电路板连接设置有一可与外部电器相连进行充电的USB接口。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是:
1.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结构简单,采用价格低廉的非晶硅做太阳能电池板材料,光电转化率可高达14.6%;最终的产品厚度只有几毫米,十分轻巧,与采用晶硅电池板相比,更薄更轻巧,产品重量更小。并且,采用柔性材料设计,可弯曲、折叠,方便携带,便于户外使用。
2.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采用非晶硅电池板,对光的吸收性强,只需要薄薄的一层就可以把光能吸收,即使在暗光下也有很好的输出功率,在阴天或室内弱光的情况下也能满足使用要求。即使在阴雨天也可以进行充电,输出功率可达1W左右(充足阳光下功率可达5W)。
3.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产品寿命长,不会造成短路,安全方便,节能环保。
4.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另外专门为多种数码产品选配了适合的USB转换插头,如各种手机品牌都可便利使用。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外部侧面示意图。
其中:1透明抗紫外线膜;2透明粘合膜;3非晶硅电池板;4防潮复合膜;5USB接口。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包括太阳能电池板,充电蓄电池以及电路板,太阳能电池板为非晶硅电池板3,非晶硅电池板3通过设于电路板上的充电电路与充电蓄电池相连接。
非晶硅电池板3为柔性材料制成的可弯曲、折叠形式,便于携带。
如图1所示,非晶硅电池板3的上表面通过透明粘合膜2粘合有透明抗紫外线膜1,非晶硅电池板3的下表面通过透明粘合膜2粘合有防潮复合膜4。
电路板连接设置有一可与外部电器相连进行充电的USB接口5。如图2所示,该USB接口5设置在充电器外壳的侧面,可通过该USB接口5与各种需充电电器的转接头连接,对各种电器进行充电。
当然,本实用新型的柔性太阳能电池多用充电器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结构。总之,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思博露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思博露光伏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946.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