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甘薯栽插用浇水施肥破膜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5627.4 | 申请日: | 2007-08-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290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李洪民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市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C14/00 | 分类号: | A01C14/00;A01C23/04;A01G25/14 |
代理公司: | 徐州市淮海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华德明 |
地址: | 22112***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甘薯 栽插 浇水 施肥 破膜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甘薯栽插用的浇水施肥破膜装置。
背景技术
甘薯苗的移栽需要浇水,传统浇水方式是漫灌或人工提水,费工费力,经过改进的结合水泵的浇水管提高了栽插效率,但仍有很多缺陷,如还需要人工刨坑定穴,不能控制株距,现行覆膜地还需人工逐穴破膜,另外传统施肥方法是作基肥,用量大且大部分施入沟底,远离甘薯根系,遇到大雨容易淋失,造成浪费,很多主产区普遍存在的地下害虫与茎线虫病对甘薯造成很大危害,目前的施药方式费工较多,施药不均匀,容易造成浪费或药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种甘薯栽插用浇水施肥破膜器,它可一次性完成甘薯栽插时的定穴、刨坑、浇水、施肥、施药、破地膜等工序,工作效率高。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该器包括外管和内管,外管一侧连接有把手,外管另一侧开有圆孔,环圆孔焊接有喷嘴,内管位于外管内,内管一侧开有圆孔,内管上圆孔的方向与外管上圆孔的方向相反,外管和内管的一个同向端部封闭,外管的另一个端部封闭,内管的另一个端部与供水管相连。
本实用新型可一次性完成甘薯栽插时的定穴、刨坑、浇水、施肥、施药、破地膜等工序,效率大幅度提高。每小时可完成2-3亩浇水作业,可节约80%左右的劳动量,节水50-95%。将合适浓度的专用肥及农药溶入水中,随水施入土中,保证养分及药物在根系范围内发挥作用,有利于甘薯前期营养生长,肥料及药物用量只相当于传统方式的十分之一,降低了成本,减轻环境污染,同时肥料及药物在土壤中分布均匀,避免了烧苗现象。另外,可在浇水的同时破地膜,保持株距均匀,有利于高产栽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把手、2.外管、3.内管、4.喷嘴。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1中,外管2上侧连接有两个把手1,外管2下侧开有圆孔,环圆孔焊接有喷嘴4。内管3位于外管2内,内管3上侧开有圆孔,内管3上圆孔的方向与外管2上圆孔的方向相反。外管2和内管3的右端部封闭,外管2的左端部封闭,内管3的左端部与供水管相连。
选择长4米,内径3厘米的镀锌薄壁铁管一根作为外管2,在外管2下侧沿直线均匀钻6毫米圆孔,圆孔间距20厘米(或根据需要自定株距)。环圆孔焊接内径8毫米,长度5厘米铁管作为喷嘴4。
取内径1.5厘米镀锌薄壁铁管一根作为内管3,长度比前述外管2长10厘米。在内管3上侧沿直线钻圆孔,孔距10厘米,孔直径5毫米。将内管3穿入外管2中,使内管3上的圆孔和外管2上的圆孔方向相反(内管3上可固定3个铁丝圆环以避免堵塞喷嘴4)。外管2和内管3右端对齐后用圆钢片焊接封堵,内外管左端之间焊接封堵,保持内外管同心。在外管2的两端各焊接一个T字形把手1,与喷嘴4方向相反,长度为50厘米,采用3厘米粗的铁管,手持位置长度15厘米。工作时,内管3的左端与直径2.5厘米塑料软供水管相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市农业科学院,未经徐州市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56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管道清洗喷气嘴及软管
- 下一篇:具出水构造的刀具筒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