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4862.X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046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24 |
发明(设计)人: | 李华清;向朝建;慕思国;郭富安;曹兴民;杨春秀;朱永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D23/04 | 分类号: | B22D2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陈忠辉;姚姣阳 |
地址: | 21502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塞棒式 气氛 保护 熔铸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能够实现易氧化金属及合金在非真空、气氛保护条件下熔炼与铸造的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属于有色金属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易氧化金属及合金一般采用真空熔炼和锭模铸锭(非连续铸造)。由于Cu-Cr-Zr合金中Zr元素极易氧化,大气条件下熔炼Zr氧化烧损严重,很难制备Zr含量达标的Cu-Cr-Zr合金锭。目前真空制备Cu-Cr-Zr合金的工艺已经很成熟,然而,真空熔炼的成本较高,铸锭较小,不能连续生产等,非真空制备可以解决这些问题。非真空制备Cu-Cr-Zr合金一般采用气氛保护熔炼,制约Cu-Cr-Zr合金非真空制备的关键在于设备很难实现对Zr元素熔炼过程的保护。苏州有色金属加工研究院申请的专利200610085210.0(非真空熔炼及浇铸Cu-Cr-Zr合金方法)、200610085209.8(非真空熔炼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的设备)、200610096327.9(非真空熔炼铸造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的设备)、200610098355.4(非真空熔炼及浇铸Cu-Ti合金的方法)中,都涉及熔炼及铸造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的设备。
熔炼及铸造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的设备,能够实现熔炼及铸造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的作用,在气氛条件下很好的保护合金元素,降低合金元素的烧损率。但是,在使用过程中也有一定的问题需要进行改进,如部分炉体构件结构不合理,操作还不很方便;部分炉体构件损耗较大,设备运行过程不够安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包括炉体、炉盖和结晶器,其特征在于:塞棒竖直穿过炉盖插入炉膛中,在炉盖上装有塞棒升降驱动机构,所述升降驱动机构包括齿轮和操作手柄,齿轮通过轴承座安装在炉盖上,操作手柄与齿轮的旋转轴相连,塞棒的顶部设有齿条,齿轮与齿条相配,在坩埚的底部设置有下浇口,齿轮传动控制塞棒上下升降使下浇口连通或闭合,下浇口下方衔接有浸入式导流管,浸入式导流管的下方安装有结晶器,并且浸入式导流管伸入结晶器中。
进一步地,上述的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炉盖设有一个进气口、一个观察窗和一个加料口,并配有冷却机构。
更进一步地,上述的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浸入式导流管和结晶器的外围设有气体保护罩。
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实质性特点和进步主要体现在:
本实用新型塞棒式气氛保护熔铸装置,炉内塞棒采用上置式安装于炉盖,以齿轮传动方式控制塞棒上下升降,熔炼过程中阻止金属熔体下流,铸造过程起到控制流量的作用,炉底安装浸入式导流管连接结晶器,使铸造过程全部在气氛保护下进行。本实用新型设备能在气氛保护下实现非真空制备Cu-Cr-Zr合金,实现对Zr元素熔炼过程的保护,获得Zr含量达标的合金锭。明显优化了现有技术设备的结构,其结构非常简洁,制作简单,大大增加了安全性,有效解决了Cu-Cr-Zr合金非真空熔铸困难的问题,广泛适合于各种易氧化金属及合金熔炼与铸造过程需要气氛保护的制备。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作进一步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炉盖的结构示意图;
图3:塞棒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各附图标记的含义见下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苏州有色金属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86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