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激光模组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4718.6 | 申请日: | 2007-10-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1321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9-10 |
发明(设计)人: | 周义惟 | 申请(专利权)人: | 常州凯森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S5/022 | 分类号: | H01S5/02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19江苏省常州市钟楼***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激光 模组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激光模组结构,属于激光发射装置技术。
背景技术
中国专利号200520078132.2名称为激光模组结构的专利,同是本申请人所申请的专利,公开了一种透镜和光源集成在一个整体外壳内的激光模组结构,克服原有技术的不足,解决了激光束与激光模组的同轴误差,提高了定位精度,同时使得激光束与基准平面达到一致,使得安装调试方便快捷,避免了出现的定位精度不良的缺点。这种激光模组结构大大的改善了原有技术的不足,使得激光模组性能优良,受到市场的好评。在这种结构中,把镜片和激光二极管组件由整体外壳尾部推入,直至把镜片推到外壳的前端部,由前端部高出的一台阶抵住,另一端由堵头和外壳尾部紧密结合,经过调整,最后在结合处注入胶水,一个激光模组就制造完成。在此过程中,因外壳和镜片,外壳和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都是精密配合,要人工从外部推入就比较麻烦,工作效率不高,速度慢,而且容易损坏元器件,影响成品率。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由上可知,要解决激光模组在装配过程中工作效率低,速度慢,而且容易损坏元器件的问题,就需要在原有的基础上作进一步改进,使得激光模组在装配过程中工作效率提高,速度加快,提高成品率。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激光模组结构,包括一管状整体外壳、激光二极管组件和堵头,激光二极管组件和堵头分别设在外壳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且都与外壳精密配合,激光二极管组件由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和内部部件构成,在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表面套一定位外壳,在整体外壳内部设置一台阶,定位外壳设置在整体外壳的内孔中,且两者之间呈可转动和可沿轴向滑动的精密配合。
进一步的,在激光二极管组件前端放置一字镜片/十字镜片,一字镜片/十字镜片设在定位外壳的内孔且与整体外壳一端透光孔相邻。
再进一步的,在定位外壳靠近整体外壳的一端上设有可用工具旋动激光二极管组件的凹槽。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结构简单合理,在原有的装配基础上加一个定位外壳,使得后续工作更加简单方便,提高装配过程中的工作效率和速度,提高成品率,节约了时间和人力。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具体实施例分离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正面投影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在结合后的剖面图;
图中,1.整体外壳 2.激光二极管组件 3.堵头 4.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 5.定位外壳 6.台阶 7.一字镜片/十字镜片 8.凹槽
具体实施方式
具体实施方式一,如图1、2所示:
一种激光模组结构,包括一管状整体外壳1、激光二极管组件2和堵头3,激光二极管组件2和堵头3分别设在整体外壳1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且都与整体外壳精密配合,激光二极管组件2由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4和内部部件构成,在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表面套一定位外壳5;在整体外壳1内部设置一台阶6;定位外壳5设置在整体外壳1的内孔中,且两者之间呈可转动和可沿轴向滑动的精密配合,在定位外壳5靠近整体外壳1的一端上设有可用工具旋动激光二极管组件2的凹槽8。本实施方式给出的是一种所发射的激光束呈点状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二,如图1、2所示:
一种激光模组结构,包括一管状整体外壳1、激光二极管组件2和堵头3,激光二极管组件2和堵头3分别设在整体外壳1内部的前端和后端,且都与整体外壳精密配合,激光二极管组件2由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4和内部部件构成,在激光二极管组件外壳表面套一定位外壳5;在整体外壳1内部设置一台阶6;定位外壳5设置在整体外壳1的内孔中,且两者之间呈可转动和可沿轴向滑动的精密配合,在定位外壳5靠近整体外壳1的一端上设有可用工具旋动激光二极管组件2的凹槽8。在激光二极管组件2前端放置一字镜片7,一字镜片设在定位外壳5的内孔且与整体外壳1一端透光孔相邻。本实施方式给出的是一种所发射的激光束呈线条状的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三,如图1、2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凯森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常州凯森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71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扶梯PCB控制装置
- 下一篇:高柔软度环保电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