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冲击钻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4479.4 | 申请日: | 2007-10-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440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何明明;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D16/00 | 分类号: | B25D16/00;B25D11/10;B25B21/00;B25B21/02;B25B23/1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00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冲击钻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钻类电动工具,尤其是涉及一种具有主轴自锁功能及冲击功能的冲击钻。
背景技术
美国专利US7,225,884B2号公开了一种冲击钻,该冲击钻包括主轴自锁机构安装于主轴的后端,该主轴自锁机构包括转接盘、固定盘及用来连接所述转接盘和固定盘的滚柱。该冲击钻设有行星齿轮减速机构,该行星齿轮减速机构的最后一级包括一个行星架,所述转接盘设有内花键与设于主轴后端的外花键连接,同时转接盘与行星架连接,使得齿轮减速机构转动可以通过该转接盘带动主轴转动。转接盘的外表面设有平面,固定盘的内表面为光滑面,滚柱位于所述平面和所述固定盘光滑内表面之间使得齿轮减速机构转动通过该主轴自锁机构可以带动主轴转动,而主轴的转动通过该主轴自锁机构不能带动齿轮减速机构转动。另外该冲击钻还包括一冲击机构安装于主轴上,该冲击机构位于主轴自锁机构的前部,该冲击机构包括第一凸轮盘固定连接于主轴上,该第一凸轮盘设有第一端齿,第二凸轮盘固定连接于机壳上,该第二凸轮盘上设有第二端齿,第一凸轮盘可随主轴一起轴向移动从而使得第一端齿与第二端齿啮合产生冲击运动。该冲击钻的这种排布方式使得冲击钻的轴向尺寸较长,而且零部件数量较多导致结构复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具有较短轴向尺寸且结构简单的冲击钻。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冲击钻,包括:马达;受所述马达驱动的齿轮减速机构;用来收容所述齿轮减速机构的壳体;主轴;主轴自锁机构用来在齿轮减速机构和主轴之间实现单向传动,所述主轴自锁机构包括与所述齿轮减速机构连接并用来驱动所述主轴的转接盘,相对所述壳体固定连接的固定盘,用来连接所述转接盘和固定盘实现单向传动的中间传递机构;冲击机构,该冲击机构包括固定连接于所述主轴上并可随主轴一起轴向移动的凸轮盘,该凸轮盘上设有第一端齿;所述固定盘的端面上设有第二端齿,所述第一端齿轴向可移动的与所述第二端齿啮合以产生冲击运动。
在本实用新型所揭示的冲击钻中,第二端齿直接设置于固定盘的端面上,从而固定盘不仅担任主轴自锁机构中的一个部件而且在冲击机构中也担任一个部件,这样以来使得冲击钻减少了一个零部件,从而结构相对比较简单,另外因为少了一个部件使得冲击钻的轴向尺寸变短了。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部分截面图。
图2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齿轮减速机构的爆炸图。
图3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拨钮及后壳的爆炸图。
图4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扭力调节机构的爆炸图。
图4B为图4A所揭示的扭力调节机构中的的第一档板从另外一个角度看的立体图。
图5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主轴自锁机构和冲击机构的爆炸图。
图6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冲钻切换机构及前壳的爆炸图。
图7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螺丝批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7B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C-C向的截面图。
图7C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D-D向的截面图。
图8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钻进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8B为图8A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E-E向的截面图。
图9A为图1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在冲击模式时的部分截面图。
图9B为图9A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沿F-F向的截面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所揭示的三功能冲击钻的离合器机构的局部剖视图。
图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苏州宝时得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447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