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汽车用逃生窗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231.6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530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06 |
发明(设计)人: | 陈协民;陈冬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协民;陈冬;柴浩 |
主分类号: | B60J9/02 | 分类号: | B60J9/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10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逃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车车窗,尤其是一种汽车用逃生窗。
背景技术
随着公路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中、大型空调客车更是给了人们方便快捷的享受,现有的空调客车的窗户都是采用将玻璃密闭固定在车体上,同时为了考虑在发生意外事故的情况下,旅客能从车内向外逃生,一般都在靠近车尾的两侧标识有逃生窗,这种逃生窗的结构与其余窗户的结构相同,只是在窗户附近的车体上设置有安全斧,供旅客或救援人员在危急情况下用安全斧砸碎逃生窗玻璃。显然,这种逃生窗存在的缺陷是:一、由于安全斧本身也要处于放置安全的状态的原因,加之砸碎玻璃的过程,使这一开窗逃生动作过程的时间被延长;二、砸碎的玻璃对人体也存在伤害的危险;三、增加了修复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上更能满足逃生功能的新型汽车用逃生窗,克服现有逃生方法所带来的开窗时间长、开窗过程的安全性差和修复成本高的不足。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汽车用逃生窗,具有窗外框和能对窗外框密闭的玻璃,窗外框固定在汽车车体上,所述的窗外框内还设置有窗内框,窗外框和窗内框在一侧边上铰接,窗外框和窗内框的周圈贴合的面上设置有密封装置,所述的玻璃周圈密闭固定在窗内框上,在窗外框和窗内框的除铰接边的其余侧边上设置有打开和锁紧窗外框与窗内框的装置。
具体的说:所述的窗外框和窗内框的侧边上设置有打开和锁紧窗外框与窗内框的装置是具有设置在窗内框外侧滑槽内的可沿窗侧移动的拉杆,拉杆一端联接拨动拉杆移动的手柄、另一端联接复位弹簧,手柄销接在窗内框上,复位弹簧除一端联接在拉杆上、另一端联接在窗内框外侧,拉杆上与窗外框相近处至少开有一个缺口,缺口对应位置的窗外框上固定有锁舌,移动的拉杆在被手柄拉动的状态下、缺口与锁舌正好相对,移动的拉杆在被复位弹簧复位的状态下窗外框上的锁舌被拉杆上的除缺口以外的材料部分挡住。
为了使窗内框能方便的关闭到窗外框上,所述的锁舌上沿窗侧方向的侧壁具有用以推动拉杆的缺口的侧壁从而推动拉杆移动的斜面结构。
为了实现窗子的密闭性能,所述的窗外框和窗内框的周圈贴合的面上设置的密封装置为镶嵌在窗外框上的密封条。
为了能对窗内框的打开或关闭状态进行监控,在所述的窗外框和窗内框上分别对应设置有磁性开关和磁性动触头,磁性开关与显示窗内框打开或关闭状态的装置相连。
为了窗子具有隔热性能,所述的密闭固定在窗内框上的玻璃具有单层或双层中空的结构。
为了配合实现与空调汽车上的其它窗子一样的外观特点,所述的单层或双层中空结构的玻璃的外侧玻璃板长度尺寸大于或等于窗外框的长度尺寸、宽度小于或等于窗外框的宽度尺寸。
为了进一步实现该逃生窗的密闭性能,所述的窗外框外侧端面与外侧玻璃板相对的周圈位置处至少有一处镶嵌或胶粘密封条。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汽车用逃生窗是大胆引进了普通窗的结构、并作了适用性改进的一种逃生窗,改变了人们在设计汽车用逃生窗一贯的思维模式,该逃生窗的开窗过程是非破坏性的,打开过程方便、安全、快捷。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放大图。
图3是图1的B-B放大图。
图4是图1的C-C放大图。
图5是图1的D-D放大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的E-E放大图。
图8是图1的F-F放大图。
图9是图1的G-G放大图。
图10是图1的H-H放大图。
图中1.窗外框,2.玻璃,3.车体,4.窗内框,5.密封装置,6.手柄,7.复位弹簧,8.锁舌,9.拉杆,91.缺口。
具体实施方式
如附图1至5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一种具体结构,图6至10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具体结构,两种结构的相同点是窗外框和窗内框铰接的位置在它们的水平的上侧边上,打开手柄设置在竖直的侧边上,窗外框和窗内框的锁紧装置设置在水平的下侧边上;两种结构的不同点是玻璃结构不同,第一种是双层中空的结构,第二种是单层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协民;陈冬;柴浩,未经陈协民;陈冬;柴浩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2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