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气动自力式螺杆压缩机最小压力阀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3169.0 | 申请日: | 2007-08-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5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辉;陆秀忠;蔡建红;夏书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C29/00 | 分类号: | F04C29/00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瞿网兰 |
地址: | 210012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动 自力 螺杆 压缩机 最小 压力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压缩机部件,尤其是一种螺杆压缩机的部件,具体地说是一种气动自力式螺杆压缩机最小压力阀。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最小压力阀是喷油螺杆压缩机必需的关键部件之一,它是安装在压缩机油气分离器与用户管网之间的重要部件,其主要作用有:1、保证压缩机运行过程中润滑油的最小工作压力(一般为0.3~0.5MPa),保障压缩机安全运行;2、维持最小开启压力以保障油气分离效果;3、止回阀功能。目前,国内压缩机制造厂家生产的螺杆压缩机用最小压力阀均为纯弹簧式结构,它主要通过弹簧压力来平衡供气压力以维持最小开启压力,由于受弹簧力的影响,一般的公称通径均在80毫米以下;但随着近年来,螺杆压缩的流量的不断增大,大通径螺杆压缩机(通径在DN125以上)如果仍采用弹簧式结构的最小压力阀,则必然导致弹簧巨大,阀体笨重,制造、安装、拆卸、维护都很困难。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螺杆压缩机纯弹簧式最小压力阀随着压缩机通径的变化而需要增大弹簧尺寸,从而导致阀体制造安装难度大,阀体笨重的问题,设计一种可大大减小大通径压缩机最小压力阀弹簧尺寸的气动自力式螺杆压缩机最小压力阀。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气动自力式螺杆压缩机最小压力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在阀体1内设有一个阀口4,阀口4上安装有控制阀口4开闭的活塞5,活塞5由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组成,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均套装在销轴6上,下活塞502的一面与阀口4相吻合,上活塞502位于活塞缸10中,上活塞502的一端与下活塞502相抵,另一端与调压弹簧7相抵,其特征是活塞缸10上设有进气孔8,进气孔8通过导气管路与阀体1上的进气口2相通。
在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相对的一端上套装有分离弹簧9,分离弹簧的一端与上活塞501相抵,另一端与下活塞502相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通过引入气动式结构,利用螺杆压缩机机组自身的气体压力平衡绝大部分活塞力,弹簧仅在螺杆压缩机启动初期的很短时间内起辅助作用,体积小、重量轻、动作灵敏、可靠性高,可大大减小弹簧的尺寸,为螺杆式压缩机向大型化方向迈进奠定了基础。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说明。
如图1所示。
一种气动自力式螺杆压缩机最小压力阀,包括阀体1,阀体1的两端分别设有进气口2和出气口3,在阀体1内设有一个阀口4,阀口4上安装有控制阀口4开闭的活塞5,活塞5由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组成,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均套装在销轴6上,在上活塞501和下活塞502相对的一端上套装有分离弹簧9,分离弹簧的一端与上活塞501相抵,另一端与下活塞502相抵。下活塞502的一面与阀口4相吻合,上活塞502位于活塞缸10中,上活塞502的一端与下活塞502相抵,另一端与调压弹簧7相抵,活塞缸10上设有进气孔8,进气孔8通过导气管路与阀体1上的进气口2相通。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为:
如图1:活塞502上部气体压力与活塞502下部气体压力相平衡,即F2=F3;活塞502上部的活塞缸中由于引入了压缩空气进气压强P1,则该活塞缸中的活塞502上部受到压力F4,活塞502所受到的弹簧压力为F5,活塞501下部压力为F1,为达到平衡,F4与F5之和必须与F1相等,即F1=F4+F5,由此得出F5=F1-F4,即弹簧压力F5需克服F1与F4的压力差,即上活塞502承受的压力,而在压强一定的情况下,压力与受压面积成正比,即与D3的二次方成正比,故缩小D3即意味着大幅度减小了F5值,由此调压弹簧7可以做得很小,普通弹簧即可满足要求,由此降低了弹簧制造难度及阀体装配难度。气动自力式最小压力阀的核心就是通过气体背压平衡部分活塞力,由此有效减少所需的弹簧压力,从而降低弹簧制造难度。
分离弹簧9的作用是当进气口2的压力突然减小时,确保下活塞501能及时向下移动压住阀口4,以防止出气口3中的气体倒灌。
本实用新型未详述部分与现有技术相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压缩机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316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可快速更换的隔套
- 下一篇:硅胶密封式贴唇器皿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