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氮氧化合物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829.3 | 申请日: | 2007-08-1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87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25 |
发明(设计)人: | 廖金柱 | 申请(专利权)人: | 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D14/20 | 分类号: | F23D14/20;F24H9/18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地址: | 2153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氧化 燃气热水器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
背景技术
现我国市场上所销售的燃气热水器在废气指针的检测上仅对CO,而对人体和大气影响更为严重的氮氧化合物(NOx)未加限制,在GB6932-2001上仅在附录中作了分级规定。NO是烟气中的主要有害成份之一,它对环境的污染及对人体健康的危害近几十年来逐渐被人们所认识,并十分重视。后续低NOx将是燃气热水器又一发展方向;
大气中的NOx主要来源于燃料燃烧,如各种燃烧装置、汽车等。尽管NOx种类很多,但燃烧产生NOx主要是NO和NO2,其NO与NO2的容积比约为90%~95%,统以NOx代表;
现市场上的热水器用燃烧器均不具有低NOx的能力,影响NO生产的主要因素是生成点的局部参数(温度、压力及气体组分等),而局部参数与许多因素有关,如燃气与空气的混合完全程度、气体的流动特性、燃烧器结构特点、气体的压力及温度等参数。由于NO生成速度比燃烧反应慢,因此在火焰面内不会大量生成NO,NOx大量生成是在火焰面下游侧,特别是在火焰面下游侧局部高温、局部氧浓度大及烟气停留时间长的那些区域,这些区域对控制NO生成是至关重要的。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低氮氧化合物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该低氮氧化合物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可有效降低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低氮氧化合物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包括若干火排,浓燃烧火孔与淡燃烧火孔呈间隔设置,每个火排上设有两路进气通道,第一路进气通道出口与火排顶面的浓燃烧火孔直接相通,第二路进气通道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孔,若干个出气孔开口于火排立面,淡燃烧火孔为相邻两火排之间的间隙顶面,淡燃烧火孔通过所述间隙与出气孔相通,这样,第一路进气通道的燃气直接通往浓燃烧火孔,燃气浓度较浓,实行浓燃烧,火焰燃烧温度可降低,第二路进气通道的燃气从出气孔出来后流经相邻火排间的间隙到达淡燃烧火孔,二次空气补充较多,燃气浓度较低、实行淡燃烧,这时从浓燃烧火孔出来没燃烧的部分燃气补充到相邻淡燃烧火孔燃烧,因氧浓度及火焰温度之降低而使二次燃烧的NOx及CO降低,因此本例可有效降低火焰温度,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技术方案是:
第二路进气通道上的若干个出气孔呈水平设置且处于火排立面的中下部。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由于本例浓燃烧火孔与淡燃烧火孔呈间隔设置,浓燃烧火孔实行浓燃烧,火焰温度较低,从浓燃烧火孔出来没燃烧的部分燃气补充到相邻淡燃烧火孔燃烧,这样因氧浓度及火焰温度之降低而使二次燃烧的NOx及CO降低,因此本例可有效降低火焰温度,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单个火排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低氮氧化合物燃气热水器的燃烧器,包括若干火排1,浓燃烧火孔2与淡燃烧火孔呈间隔设置,每个火排上设有两路进气通道,第一路进气通道3出口与火排顶面的浓燃烧火孔2直接相通,第二路进气通道4上间隔设有若干个出气孔5,若干个出气孔开口于火排立面,淡燃烧火孔为相邻两火排之间的间隙顶面,淡燃烧火孔通过所述间隙与出气孔相通,这样,第一路进气通道的燃气直接通往浓燃烧火孔,燃气浓度较浓,实行浓燃烧,火焰燃烧温度可降低,第二路进气通道的燃气从出气孔出来后流经相邻火排间的间隙到达淡燃烧火孔,二次空气补充较多,燃气浓度较低、实行淡燃烧,这时从浓燃烧火孔出来没燃烧的部分燃气补充到相邻淡燃烧火孔燃烧(即过剩燃气与过剩空气再进行二次燃烧),因氧浓度及火焰温度之降低而使二次燃烧的NOx及CO降低,因此本例可有效降低火焰温度,减少氮氧化合物的排放。
第二路进气通道上的若干个出气孔呈水平设置且处于火排立面的中下部。
本例中,燃气在过浓下进行燃烧为浓燃烧,空气在过剩下进行燃烧为淡燃烧,两种燃烧方式都可降低火焰温度,这种原理为公知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未经樱花卫厨(中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82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