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599.0 | 申请日: | 2007-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942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8 |
发明(设计)人: | 陈春华;叶金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南汽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H25/22 | 分类号: | F16H25/2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姚姣阳 |
地址: | 211101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机械式 循环 转向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部件领域,是一种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
背景技术
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目前广泛使用在轻型卡车上,随着整车品质要求的进一步提升及卡车出口的需要,其对转向操纵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方向盘的自由行程有更严格的规定(远高于国内要求:20度)。通过对影响转向器性能的各个环节进行深入分析,以及对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零件结构及各零件的相互配合关系进行研究,可以发现,现有的机械循环球转向器普遍采用粉末冶金衬套滑动轴承作为转向齿扇摇臂轴轴颈的支承,其传动效率低,配合精度低,配合间隙较大,易造成扇轴部位漏油、方向盘自由行程大等质量问题,转向器的返修率、三包损失均较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一种可有效提高转向器传动效率、自由行程的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包括壳体、转向螺杆、转向螺母、转向齿扇摇臂轴,转向螺杆与转向螺母为螺旋转动连接,转向螺母的外表面一侧的齿条与转向齿扇摇臂轴上的扇形齿轮相啮合,转向齿扇摇臂轴的两端通过滚针轴承与转向器壳体侧盖转动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为:本实用新型采用滚动轴承体作为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齿扇摇臂轴轴颈的支承,使得转向器传动效率和自由行程得到极大提高,转向螺杆的自由转动间隙由原来的7度降低到2度以下,传动效率由原来的65%提高到72%左右,符合出口卡车的要求,填补了机械式转向器的国内空白。整车的转向操纵性能有了根本改善,转向器的三包件降低90%,经济效益明显。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A-A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3为图2的B部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本实用新型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包括壳体1、转向螺杆2、转向螺母3、转向齿扇摇臂轴4,所述转向螺杆2与转向螺母3为螺旋转动连接,所述转向螺母3的外表面一侧的齿条与转向齿扇摇臂轴4上的扇形齿轮11相啮合,转向齿扇摇臂轴4的两端通过滚针轴承6与转向器壳体侧盖转动连接。
实施例一
本实施例的结构如图1、2所示,一种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包括壳体1、转向螺杆2、转向螺母3和转向齿扇摇臂轴4,壳体1包括有上盖13和侧盖14,转向螺杆2与转向螺母3通过螺纹螺旋转动连接,转向螺母3的一侧为齿条状12,转向齿扇摇臂轴4上设有扇形齿轮11,扇形齿轮11与转向螺母2的一侧齿条状12相啮合,转向齿扇摇臂轴4的两端通过滚针轴承6与转向器侧盖14转动连接。
如图2所示机械式循环球转向器剖面结构,转向齿扇摇臂轴4两端的侧盖位置各装有两个轴承座5,轴承座5固定在转向器侧盖上的轴承座的孔中,轴承座5内设有滚针轴承6。在转向齿扇摇臂轴4的一端孔内装有调整螺栓7,通过六角螺母8将其固定在转向齿扇摇臂轴4上,调整螺栓7上套有调整垫片9,通过增减调整垫片9的数目使其能够自由伸缩。调整垫片9外套有弹性挡圈10,以防止其磨损。
转向时,方向盘带动转向螺杆2转动,转向螺母3在转向螺杆2上移动,使转向齿扇摇臂轴4转动,带动转向摇臂左右摆动,从而带动转向横直拉杆移动,使转向轮左右摆动,实现整车的转向。由滑动轴承改为滚动轴承后,转向器总成的传动效率得到提高,同时转向器总成的各零件加工精度要求也相应提高,转向器总成的质量水平提高了一个等级,极大的提高了整车的转向操纵性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南汽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南汽汽车转向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59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铺地海绵
- 下一篇:无线主动式单向与双向天线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