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520.4 | 申请日: | 2007-11-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339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连国;缪协兴;李海亮;吴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矿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D21/00 | 分类号: | E21D21/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黄雪兰 |
地址: | 221116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螺纹钢 注浆锚杆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尤其适用于矿山、隧道、地下工程中高应力破碎围岩、极软岩层及大采深煤巷的支护。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煤炭工业的不断发展,许多矿区都在不同程度上越来越多的遇到软弱破碎岩层,这类岩层具有膨胀、流变等特性,且胶结程度差,一直以来被视为煤矿支护的难点。
目前,我国软岩巷道主要采用金属可缩性支架,耗用钢材巨大。为了节省钢材,降低支护成本,近几年来有关矿区在软岩巷道中曾多次试验各种类型的锚杆支护,如:可拉伸锚杆、组合锚杆和锚杆桁架等支护形式相继出现。然而,软岩巷道围岩的松动范围较大,岩体强度低,单纯使用锚杆支护难以使破碎岩块完全处于受压状态而形成组合拱。与砌碹、金属支架支护形式相比,锚杆支护的最大优越性在于能及时主动的支护围岩,但锚杆支护的锚固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所锚岩体的力学性能,在软岩巷道,围岩的可锚性差是造成锚杆锚固力低和失效的重要原因。锚注支护技术利用锚杆内腔兼作注浆管,将锚杆和注浆合二为一,既注浆加固了围岩,提高了围岩的自承能力,又为锚杆提供了可靠的着力基础,是解决软岩巷道支护问题的有效途径。
目前的锚注支护技术实际施工中首先要采取锚喷进行初次支护,使围岩有一段时间充分卸压,围岩节理充分发育,然后再采用注浆锚杆进行锚注支护,加固围岩实现永久支护。因此施工比较复杂,支护成本较高,由于巷道在刚开掘的时候围岩压力和变形较大,如果采用目前的注浆锚杆直接进行初次支护,当围岩变形时,注浆锚杆很容易失效。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根据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能有效的保持软弱岩层和高应力破碎岩层中巷道围岩稳定,且施工方便,成本较低的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
本实用新型的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包括螺纹钢钢管杆体,在杆体的尾部设有麻花状锚固头,所述杆体和锚固头之间设有树脂药卷挡板,杆体前部设有一紧固装置。
所述杆体上设有相距150mm相互交叉成90°的出浆孔;所述的紧固装置由托盘,两块铁垫圈,让压管和螺母构成,让压管设在两块铁垫圈之间,铁垫圈与螺母之间设有塑料垫圈。
本实用新型的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将卸压和注浆加固二者有机的结合起来,从提高注浆锚杆锚固力入手,在注浆锚杆端部焊接一段锚固头,锚固头采用厚钢板扭成麻花状,采用树脂药卷锚固,麻花状的厚钢板既保证了树脂药卷的充分搅动,又提高了注浆锚杆的锚固效果;注浆锚杆杆体选用螺纹钢管可增加杆体和围岩之间的摩擦,进一步提高了注浆锚杆的锚固效果。在巷道初掘时就作为初次支护,待巷道变形稳定后进行注浆加固,减少了打普通锚杆的工序,加快了巷道施工,降低了支护成本,同时能有效的保证巷道的稳定性,其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成本较低,具有广泛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图。
图中:1-麻花状锚固头;2-树脂药卷挡板;3-杆体;4-出浆孔;5-托盘;6-铁垫圈;7-让压管;8-塑料垫圈;9-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上步的描述:
本实用新型的让压螺纹钢注浆锚杆,采用高强螺纹钢管杆体3,杆体3上钻有出浆孔4,浆孔4的孔距为150mm,各孔交叉成90°,便于浆液能注入杆体四周的岩体。杆体3的尾部焊接一段麻花状锚固头1,麻花状锚固头1采用厚钢板扭成,以提高锚固效果。杆体3的螺纹增加了注浆锚杆杆体和围岩的摩擦,进一步提高了锚固效果。麻花状锚固头1和杆体3之间设有一树脂药卷挡板2,用于防止锚固端的树脂流下,降低锚固效果。托盘5和螺母9之间装有让压管7。让压管7是一个空心套管,中部鼓起,便于变形,两端各有一个铁垫圈6使让压管7受压均衡。螺母9和铁垫圈6之间加设一塑料垫圈8防止由于摩擦过大产生自锁死现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矿业大学,未经中国矿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52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