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曳引机侧置电梯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482.2 | 申请日: | 2007-10-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98428Y | 公开(公告)日: | 2009-02-25 |
发明(设计)人: | 张建宏 | 申请(专利权)人: | 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9/00 | 分类号: | B66B9/00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13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曳引机 电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梯的结构,尤其是一种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侧部的电梯布置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曳引式电梯,其曳引机通常都布置在井道上方,一般在曳引机侧部还设置有控制柜,曳引机和控制柜需要一个专用的机房来布置,该机房占用了一定的高度空间,会使得楼顶产生突出部,影响建筑结构的美观协调。一些建筑设计单位倾向于采用无机房电梯的布置型式,但无机房电梯相比有机房电梯,成本较高、曳引系统布置相对复杂、对曳引机的结构形式和尺寸有特殊的要求。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电梯机房占用过多高度空间的不足,采用一种将曳引机设置在井道侧部的电梯布置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控制柜、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输出轴上的曳引轮、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轿厢绳轮、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重上的对重绳轮、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与所述的轿厢绳轮之间的轿厢导向轮、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与所述的对重绳轮之间的对重导向轮,所述的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上,所述的井道顶梁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和对重绳头板,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并且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
所述的曳引轮、轿厢导向轮和对重导向轮的转动轴心线均与电梯的井道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同一侧。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控制柜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层门所在的一侧。所述的曳引机和所述的对重导向轮分别设置在所述的轿厢导向轮的两侧。所述的对重导向轮和曳引绳的上切点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和曳引绳的上切点。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的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轿厢导向轮、对重导向轮。不需要另外增加设备,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顶平层的高度,并且使得楼层的布局更加协调美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主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俯视图。
其中,1、曳引机,2、曳引轮,3、轿厢导向轮,4、轿厢绳轮,5、轿厢绳头板,6、对重导向轮,7、对重绳轮,8、对重绳头板,9、井道顶梁,10、控制柜。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的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一种曳引机侧置电梯,包括曳引机1、控制柜10、设置在所述的曳引机1输出轴上的曳引轮2、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轿厢上的轿厢绳轮4、连接在电梯井道内的对重上的对重绳轮7、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轿厢绳轮4之间的轿厢导向轮3、设置在所述的曳引轮2与所述的对重绳轮7之间的对重导向轮6,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均可旋转的设置在井道顶梁9上,所述的井道顶梁9上还设置有轿厢绳头板5和对重绳头板8。曳引绳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对重绳头板8上,曳引绳从所述的对重绳轮7的下部将对重托起,压在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的侧上部,穿过所述的曳引轮2,压在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的侧上部,从所述的轿厢绳轮4的下部将轿厢托起,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轿厢绳头板5上。
为了克服现有曳引式电梯的曳引机布置方式带来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所述的曳引机1和所述的控制柜10均设置在电梯井道的侧上部。所述的曳引机1和所述的控制柜10设置在电梯的井道的同一侧,并且该侧为电梯的井道的层门所在的一侧。
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9的靠近所述的曳引轮2的一侧,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设置在所述的井道顶梁9的远离所述的曳引轮2的一侧。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与转动轴心线相垂直的对称平面相互重合,以保证相互之间不产生扭力。所述的曳引轮2、轿厢导向轮3和对重导向轮6的转动轴心线均与电梯的井道宽度方向相平行。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的转动轴心线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的轴心线,所述的对重导向轮6和曳引绳的上切点高于所述的轿厢导向轮3和曳引绳的上切点,以使得相互之间不会产生干涉。
本实用新型的曳引机侧置电梯,相比曳引机上置电梯,将整个曳引机部分侧置,轿厢行程之上仅仅需要布置所述的井道顶梁9、轿厢导向轮3、对重导向轮6,最少只需要0.3米的布置高度。在没有增加成本的情况下大大的降低了楼顶平层的高度,是楼层布局更加美观协调。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康力电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4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连续喷射式喷码机充电电路
- 下一篇:一种神经检测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