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2435.8 | 申请日: | 2007-10-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934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2-03 |
发明(设计)人: | 王卫;陈品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9/147 | 分类号: | F16L9/147 |
代理公司: | 江阴市同盛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唐纫兰 |
地址: | 21443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缠绕 增强 结构 钢丝网 塑料 复合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特别涉及的是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属管材管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塑料管的开发和推广应用已经有几十年的时间,塑料管以其耐腐蚀、耐磨损、卫生性好、流通性好、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使用。但同时塑料管的不耐老化、强度低、使用温度不高、热稳定性差以及易环境应力开裂等弱点往往限制了其使用领域和范围。因此近年来对塑料管性能和结构的改进得到了业界人士的重视,大量钢塑复合管道不断涌现,其中钢丝网增强复合管最为典型。
目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以增强体的结构分有钢丝经纬焊接和钢丝交叉缠绕两种。由于钢丝网增强复合管耐压强度的设计预期60%~80%是由增强体结构贡献,因此增强体结构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将决定复合管的耐压可靠性和稳定性。而目前应用的两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在增强结构上或多或少存在着一些缺陷和不足。钢丝经纬焊接结构的钢丝网增强复合管增强结构比较合理,耐压性能比较优越,但是由于钢丝经纬焊接工艺使得其整个增强体结构上存在无数个焊接点,每个焊接点的焊接强度都将直接影响增强体的强度。因此从技术上分析其工艺风险比较大,往往一个焊接点虚焊或者漏焊将可能导致整个复合管的整体失效。钢丝交叉缠绕结构的钢丝网增强复合管工艺比较简单,但是钢丝缠绕会受到缠绕钢丝本身的应力以及外层塑料管壁复合时候模头的推力的影响,使得钢丝缠绕排布局部不均匀,钢丝分布密度最小的地方为增强体的最薄弱点,如图1中的A区域。这大大降低了增强体的整体强度。钢丝缠绕的不均匀也将可能导致整个复合管的整体失效。因此上述两种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仅仅起到了结构增强作用,增强体的增强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增强体没有和复合管整体结构融为一体,也没有形成真正意义上的复合管。在实际的工程应用中发生的一些问题也反映了以上的事实。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以上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一种钢丝缠绕分布均匀、增强体结构更为合理的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一种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所述复合管由内层胚管、缠绕带增强体和外层管自内至外复合而成,
所述缠绕带增强体是由多层缠绕带在内层胚管上作左、右旋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
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
所述缠绕带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的多根钢丝或钢丝编制带形成的增强带。
本实用新型避免了钢丝缠绕由于本身应力和加工外层塑料管导致的分布不均匀,提高了复合管的安全性,大大增强了复合管内层胚管、缠绕带增强体和外层管的复合强度,提高了复合管的承压能力。通过缠绕带的多层缠绕还可以制造出承压能力更大的复合管。
附图说明
图1为以往钢丝交叉缠绕结构的钢丝网增强复合管中的钢丝网排布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中钢丝缠绕带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B-B剖示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钢丝编制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纵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7为图6中钢丝编制缠绕带正面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C-C剖示图。
图中:A区域、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外层管3、高频加热圈4、缠绕带2.1、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1.1、钢丝2.1.2和钢丝编制带2.1.3。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2,本实用新型涉及的缠绕带增强结构的钢丝网塑料复合管,由内层胚管1、缠绕带增强体2和外层管3自内至外复合而成。所述缠绕带增强体2是由多层缠绕带2.1在内层胚管1上作交叉缠绕而形成的缠绕带增强体结构,所述缠绕带有n层,n为≥2的自然数。
所述缠绕带2.1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1.1的多根钢丝2.1.2的增强带,如图3、4和5。
所述缠绕带2.1也可以是通过预先包覆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2.1.1的钢丝编制带2.1.3的增强带,如图6、7和8。
包覆钢丝或钢丝编制带的粘接剂或粘接剂与塑料的共混物使缠绕带增强体与内外层塑料管完全复合为一体,如图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法尔胜新型管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4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