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蓝藻水华高效分离收集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401.9 | 申请日: | 2007-10-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0617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27 |
发明(设计)人: | 朱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淮海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E02B15/10 | 分类号: | E02B15/10;E02B3/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王彦明 |
地址: | 222006江苏省连云港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蓝藻 高效 分离 收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分离收集设备,特别是一种蓝藻水华高效分离收集装置。
背景技术
蓝藻的危害:在适当的营养盐、水温和气候条件下,水华蓝藻的快速生长和大量繁殖最终引发蓝藻水华的爆发,蓝藻水华大量漂浮于水面,腐烂变质,释放毒素,对原生态造成毁灭性的破坏,并导致水质的急剧下降。现在的处理方式及缺点:水面去除蓝藻的使用浮泵进行汲水式抽取,没有对蓝藻和水作充分的分离,抽取的藻水中含水量较高。直接网捞蓝藻需要花费大量人力且很难连续操作,网孔容易堵塞,捞取效率难以提高,不能适应大水面操作需要。目前的技术尚不能实现“藻”“水”的高效分离蓝藻水华形成之初进行快速的清除。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了一种实现蓝藻水华的“蓝藻”与“水”连续、高效分离的蓝藻水华高效分离收集装置。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蓝藻水华高效分离收集装置,其特点是:它设有漂浮于水面上的集藻器和收集器,集藻器与收集器通过导流软管连通,所述的收集器设有设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和设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聚藻槽和吸藻罩之间设有蓝藻吸入通道,吸藻罩的上部设有排气装置,吸藻罩的顶部设有活页排气窗,吸藻罩的下部周边设有一圈向四周延伸的浮水覆膜,浮水覆膜的最外圈设有小浮囊,在所述聚藻槽的下部装有浮力可调的主浮囊。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所述浮水覆膜设有向外放射状设置的加强筋。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进一步实现,聚藻槽和吸藻罩之间设置有间距调整装置
收集装置放入水中,通过调节主浮囊的浮力来控制本装置的吃水深度,浮水覆膜盖住水面浮藻,由排气装置向外排气,在吸藻罩与聚藻槽之间形成负压,这样浮于水面的蓝藻被抽吸进聚藻槽中,通过设在聚藻槽底部的导流软管流向集藻器,并被及时抽走。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实现蓝藻水华的“蓝藻”与“水”连续、高效分离与收集,所得藻水含藻量在20%以上。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蓝藻水华高效分离收集装置,它设有漂浮于水面上的集藻器8和收集器,集藻器8与收集器通过导流软管9连通,集藻器8和收集器都设有浮囊,在浮囊1里充有气体,通过控制浮囊1体积的大小来控制其吃水的深度。所述的收集器设有设置在水面以下的聚藻槽10和设置在水面以上的吸藻罩4,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间设有蓝藻吸入通道5,聚藻槽10和吸藻罩4之间设置有间距可调装置,从而可以调节蓝藻吸入通道的大小。吸藻罩4的上部设有排气装置3,吸藻罩4的顶部设有活页排气窗2,吸藻罩4的下部周边设有一圈向四周延伸的浮水覆膜6,浮水覆膜6设有向外放射状设置的加强筋,加强筋可以是具有浮力的空心管,浮水覆膜6的最外圈设有小浮囊7。收集器下部的主浮囊1对称的设置在蓝藻吸入通道下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淮海工学院,未经淮海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4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