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套囊胃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373.0 | 申请日: | 2007-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5070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19 |
发明(设计)人: | 顾正峰;张中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顾正峰;张中军 |
主分类号: | A61M39/00 | 分类号: | A61M39/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026江苏省无锡***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带套囊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套囊胃管,具体地说是用于饱胃病人麻醉前使用,属于治疗器具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临床常遇到饱胃病人急需手术治疗,其中有些病人需全身麻醉。术前置入普通胃管能吸出液体,但不能吸出固体及食物残渣,一旦返流误吸,可能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而危及生命。若采用清醒气管插管能预防,但病人非常痛苦,同时插管时应激可能导致心脑系统并发症,这对原有这些系统疾病的病人来说风险更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带套囊胃管,当临床遇到饱胃病人急需手术治疗时,在麻醉前置入带套囊胃管,套囊充足一定量的空气后轻轻牵拉,使套囊贴近贲门,堵住胃内容物返流,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包括胃管、胃管外口、胃管内口,特征是在胃管一端安装气囊,气囊注气管连接气囊与注气口小气囊一并与胃管融合;注气口小气囊连接在气囊注气管上,在距胃管外口处9~11cm与胃管分离,注气口内设有单向阀与注气口小气囊连接,防止气体漏出。
所述的气囊距离胃管内口处9~11cm。所述的胃管上设有孔,孔对称均匀分布。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当临床遇到饱胃病人急需手术治疗时,在麻醉前置入带套囊胃管,套囊充足一定量的空气后轻轻牵拉,使套囊充后可以(堵住)贴近贲门,堵住胃内容物返流,可达到预防的目的。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胃管充气状态正面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胃管未充气状态正面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胃管充气状态左视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胃管充气状态右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胃管未充气状态左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胃管未充气状态右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胃管1、气囊2、侧孔3、气囊注气管4、注气口小气囊5、单向阀6、胃管外口7及胃管内口8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主要是在胃管1一端离胃管内口8处9~11cm处安装气囊2,孔3开在胃管1上,共6个孔对称均匀分布。气囊注气管4连接气囊2与注气口小气囊5一并可与胃管1融合。注气口小气囊5连接在气囊注气管4上在距胃管外口7处9~11cm可与胃管1分离。注气口内设有单向阀6与注气口小气囊5连接,防止气体漏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顾正峰;张中军,未经顾正峰;张中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37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环保式地漏装置
- 下一篇:电子卡连接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