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式电动自行车电池防盗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2333.6 | 申请日: | 2007-11-1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16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 发明(设计)人: | 王山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山林 |
| 主分类号: | B60K1/04 | 分类号: | B60K1/04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4005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履带式 电动自行车 电池 防盗 装置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防盗装置,特别是一种履带式电动自行车电池防盗装置。
背景技术
电动自行车以其较自行车快速、省力,较摩托车的安全、环保而受广大城乡居民喜爱。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般安置于车架龙骨的电池盒内,其固定与防盗,一般采用电池锁,通过钥匙的转动使锁销插入塑料件的电池盒体上。近年来,电池的价格在不断上涨,相对来说偷电池的风险较小,因而很多小偷将目光瞄准电动自行车的电池。而普通电动自行车的电池锁防盗效果较差,小偷往往只需要一把稍大一点的起子就能很轻松地将电池盒上的塑料件拔开,轻易地盗取电池。随着电池失窃率的越来越高,很多车主想方设法来把电池加固,但由于车型、规格很多,大小不一致,没有统一的、可套用的制作方法,于是有的用铁皮将电池及电池盒包住;有的用扁铁将电池围住再加上一把锁,或干脆将其焊牢;还有的索性用链条锁绕着电池锁上。上述几种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了防盗的作用,但还是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不足:一是防盗效果差,特别是链条锁,因为不是量身定做的,间隙较大,还是较容易被拔开;二是制作难度大,用铁皮或扁铁包住电池,需专业切割、焊接,且开启不方便,要取出电池就很麻烦,甚至需重新制作;三是不经济,因每辆电动自行车都需单独制作,浪费材料,工作效率低,制作成本高;四是影响整车的外型美观。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易于制作、使用方便、价格低廉、防盗效果好的履带式电动自行车电池防盗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数个合页片状的履带片通过销轴相连成履带,履带的一端设有开口向内的连接挂钩,履带的另一端装有由搭扣环、搭扣片和搭扣座构成的箱式搭扣,其搭扣片与搭扣座的两侧对应地设有用于铆接的铆孔。
为使本实用新型适于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动自行车使用,上述履带分成两部分,两部分的连接处的履带片上对应地设有数个调节螺孔,调节螺钉从内侧经调节螺孔将履带的两部分连接起来。这样,通过调节履带两部分的搭接长度,即可调节整个履带的长度,从而适应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动自行车使用;同时,调节螺钉从内侧安装,因而不易拆卸。
为降低加工难度,减少制作成本,履带的一端接有条状的履带板,履带板的一端设有开口向内的挂钩,履带的另一端接有箱式搭扣。
上述履带的另一端也接有履带板,履带板上开设有数个调节螺孔,箱式搭扣的搭扣座通过调节螺钉经调节螺孔与履带板相连。这样,通过调节螺钉拧入不同的调节螺孔,来调节长度。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结构合理、易于制作、价格低廉,使用方便,适于各种规格型号电动自行车的配套使用,且防盗效果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履带片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为履带片、1-1为连接套管、1-2为调节螺孔、2为履带板、3为连接挂钩、4为履带板、5为搭扣片、6为搭扣环、7为铆孔、8为搭扣座、9和10为调节螺钉、11为销轴、12为电动自行车电池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述。
合页片状的履带片1的前端中部及后端两侧设有连接套管1-1,数个履带片1依次将后一履带片1的前端连接套管1-1置于前一履带片1后端两侧套管1-1之间,并将销轴10穿置于连接套管1-1内,连成履带,且销轴10的两端打扁,使履带不易脱落。履带的一端接有履带板2,履带板的另一端接有开口向内的连接挂钩3;履带的另一端也接有履带板4,履带板4的另一端开设有数个调节螺孔,由搭扣环6、搭扣片5和搭扣座8构成的箱式搭扣,其搭扣座8通过调节螺钉9经调节螺孔与履带板4相连;搭扣片6与搭扣座7的两侧对应地设有用于铆接的铆孔7。为使本实用新型适于不同规格型号的电动自行车使用,上述履带分成两部分,两部分连接处的履带片1上对应地设有数个调节螺孔1-2,调节螺钉10从内侧经调节螺孔1-2将履带的两部分连接起来。
使用时,首先将本实用新型绕于电动自行车电池盒12四周,并通过调节螺钉9、10调整至合适的长度;再将搭扣环6套于连接挂钩3内,下压搭扣片5与搭扣座8相叠,用铆钉打入铆孔7内,即可使电动自行车电池盒12处于密闭状态,从而达到防盗的目的。若需取出电池,则用手提钻钻开铆钉;再次密闭电动自行车电池盒12,则再在铆孔7内打入铆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山林,未经王山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333.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无卤环保成炭剂制备方法以及应用
- 下一篇:一种聚氨酯型灌封材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