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2228.2 | 申请日: | 2007-11-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239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发明(设计)人: | 吴哲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32 | 分类号: | H01R12/32;H01R43/16;H01R13/648;H01R13/4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该电连接器导电端子的排布结构。
【背景技术】
美国外观设计专利公告第D480,685号所揭示的电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及若干导电端子。所述绝缘本体包括用于固定在如电路板等物件上的固定部和对接一个外部设备的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有朝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开口的对接口。所述导电端子分成两组固持于绝缘本体中包括排布在对接口竖直相对的两侧的接触部,由接触部向后延伸的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向下垂直延伸的焊接部。所述每组导电端子的接触部水平延伸并向竖直方向逐个排列,其连接部由接触部向后延伸不同的长度后向下弯折延伸形成前后逐个排列的焊接部。在每组导电端子中为使焊接部排列成一排,越上面的导电端子的连接部越要延伸的更长,使得连接部与连接部之间的长度差异很大,从而使导电端子与导弹端子之间的结构差异很大,进而影响到整个电连接器的电气特性。当导电端子的数目增加时,这种差异更明显,而且为不使整个电连接器在电路板上占用过多的面积,导电端子的密度受到限制从而影响传输质量。
基于所述的现有技术,确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气特性佳,传输质量好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组装于绝缘本体的遮蔽壳体及容纳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导电端子,所述导电端子包括固持部,由固持部向前延伸的对接部,由固持部向后弯折延伸的连接部及由连接部向下弯折延伸的终端,所述固持部和对接部水平向前延伸并纵向排列成两排,所述终端垂直向下延伸并至少排列成从左到右的四排。
与现有技术相比,该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终端被分成多排设置,能有效减小导电端子之间的差异性,且能加大导电端子的密度,从而使该电连接器有较佳的电气特性和较好的传输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立体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图1和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连接器1可组装在电路板上(未图示),其包括绝缘本体2、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遮蔽壳体3、容纳于绝缘本体2内的若干导电端子5及与绝缘本体2相连的固定座4。该电连接器形成有可收容外部设备(如对接连接器)的收容部6,该收容部6沿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沿伸。该收容部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在水平方向的宽度。这里先定义从后向前的方向为收容部6开口的朝向。
请参图3和图4所示,遮蔽壳体3组装于绝缘本体2的前侧,其包括相对设置且垂直于电路板的左侧壁31和右侧壁32及连接该左右侧壁且平行于电路板的顶壁33及底壁34。这些壁面共同围成了前后贯通的收容腔35,所述收容腔朝平行于电路板的方向延伸,且在垂直方向的高度大于其水平方向的宽度。所述左侧壁31及右侧壁32的下侧各向外弯折延伸出可焊接固定于电路板上的焊接片36。所述顶壁33及底壁34的后端各向内弯折延伸出卡扣部37。所述顶壁33与左侧壁31,底壁34与左侧壁31的交界处各设有褶皱部3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22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