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2149.1 | 申请日: | 2007-11-09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097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29 |
| 发明(设计)人: | 刘清华;刘潇和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清华 |
| 主分类号: | B66F9/06 | 分类号: | B66F9/06;B66F9/20;B66F9/08 |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马明渡 |
| 地址: | 215129江苏省苏州市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升降 手推式 搬运车 | ||
1、一种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包括一直立车架(1),该直立车架(1)含有由中空管构成的闭环型框架,框架底部设有行走轮(3);所述直立车架(1)上设有搁物架(4),该搁物架(4)相对直立车架(1)上、下滑动连接,直立车架(1)上部与搁物架(4)之间设有升降悬吊机构;该升降悬吊机构由滑轮组、牵引绳、主轴(5)以及反转自锁装置构成,所述滑轮组由定滑轮(6)和动滑轮(7)组成,定滑轮(6)设在直立车架(1)上部,动滑轮(7)设在搁物架(4)上,牵引绳首端作为固定端固定在直立车架(1)上,绳体在定滑轮(6)和动滑轮(7)之间绕过,尾端从滑轮组的最后一个定滑轮(6)绕过,并作为牵引端;其特征在于:
所述牵引绳为链条(8),滑轮组的最后一个定滑轮(6)为主动链轮(9);该主动链轮(9)与主轴(5)固定连接,主轴(5)经反转自锁装置与动力源连接;
有一链条拉紧收纳机构,由第一钢丝绳(11)、第一导向轮(12)、第一活动轮(13)和第一拉簧段(18)组成,该机构沿所述闭环型框架的中空管内腔布设,其中,第一导向轮(12)分别定位在第一钢丝绳(11)进出中空管处以及中空管内腔的各转角处,第一拉簧段(18)的一端相对固定,另一端与第一活动轮(13)转轴连接,第一钢丝绳(11)首端与链条(8)的牵引端固定连接,绳体沿中空管内腔绕过各第一导向轮(12),且在沿途中反向折回绕过第一活动轮(13),最终尾端缠绕在一个与主轴(5)传动连接的绕线轮(14)上;
有一倒拉稳定机构,由第二钢丝绳(15)、第二导向轮(16)、第二活动轮(17)和第二拉簧段(19)组成,该机构沿所述闭环型框架的中空管内腔布设,其中,第二导向轮(16)定位在第二钢丝绳(15)进出中空管处以及中空管内腔的各转角处,第二拉簧段(19)的一端相对固定,另一端与第二活动轮(17)转轴连接,第二钢丝绳(15)首端与搁物架(4)相连,绳体沿中空管内腔绕过各第二导向轮(16),且在沿途中反向折回绕过第二活动轮(17),最终尾端固定在直立车架(1)上;
所述第一拉簧段(18)和第二拉簧段(19)的相对固定端均直接固定在直立车架(1)上,分别构成独立的一根拉紧弹簧;或者第一拉簧段(18)与第二拉簧段(19)的相对固定端拼合构成共用的一根拉紧弹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直立车架(1)由两中空管制的立柱(2),以及分上、中、下连接在两立柱(2)之间的中空管制的顶梁(21)、中梁(22)、底梁(23)构成;所述中梁(22)至搁物架(4)之间设升降悬吊机构,上述定滑轮(6)设置在中梁(22)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活动轮(13)位于顶梁(21)中;所述第一钢丝绳(11)绕制路径是顺序经起始侧立柱(2)、底梁(23)、另一侧立柱(2)至顶梁(21)中,从顶梁(21)一端至另一端然后反向折回绕过第一活动轮(13)再至起始侧立柱(2)中,经起始侧立柱(2)回至中梁(22)处。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活动轮(17)位于上述另一侧立柱(2)中;所述第二钢丝绳(15)的绕制路径是经底梁(23)进入另一侧立柱(2)中直接绕过第二活动轮(17)后向下与车架(1)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可升降的手推式搬运车,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定滑轮(6)和动滑轮(7)均为链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清华,未经刘清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2149.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