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线路差动保护光纤通道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1950.4 | 申请日: | 2007-11-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348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15 |
发明(设计)人: | 曹团结;阙连元;潘书燕;丁网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B10/12 | 分类号: | H04B10/12;H04B10/17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0003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线路 差动 保护 光纤 通道 模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力系统输电线路差动保护光纤通道的模拟装置,属于继电保护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光纤通信系统因为光纤的带宽大、传输距离长、通道衰耗小和受电磁干扰小等优势,已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电力系统中输电线路纵联保护通信通道的发展趋势。但在实际应用中由于光纤通道的误码、中断、延时等工况而产生越来越多的新问题,从而影响基于光纤通道的继电保护的应用和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
线路纵联差动保护装置在定检投运前,既应作保护装置本身的性能试验也要对光纤通道进行试验及检查。但是,由于受测试设备等的条件限制,目前对于实际通道传输中主要的3种损伤:通道延时、通道误码和通道中断,尚缺乏有效的测试手段,对保护装置的性能不能进行充分的验证,可能给电力系统的安全运行带来隐患。在装置的现场调试和检验过程中也迫切需要有相应的测试手段和设备,以节约工程造价和调试时间。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针对光纤通道的测试要求,提供一种能模拟出实际传输中3种主要损伤的线路差动保护光纤通道模拟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线路差动保护光纤通道模拟装置,其特征是组成包括以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中心的模拟机和一台参数设定PC机,FPGA分别连接线路双侧光电转换器及内部晶振1-3,双侧光电转换器通过光纤输入输出接口串接于双侧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光纤通信通道中,PC机的程序参数下载线的输出端与FPGA的程序参数下载接口相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用PC机来设定、下载程序参数,如通道延时时间、通道误码率、通道中断时间、通道速率、通信线路码型等,装置模拟机使用时串接于两台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光纤通信通道中,用于模拟真实光纤通道或通信网络的实际工况,为检查继电保护设备在通信通道的各种传输损伤下的工作情况和指标测试提供便捷的模拟环境和有效的测试手段,装置结构简单,便于测试,也可以对光纤差动保护装置进行日常测试,及时消除电力系统的运行隐患,节约工程造价和调试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通道模拟装置使用状态结构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通道模拟装置模拟机的硬件电连接原理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光纤通道模拟装置功能构成模块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线路差动保护光纤通道模拟装置的组成包括以现场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为中心的模拟机和一台参数设定PC机,FPGA芯片管脚分配如下:
H1--为锁相环1提供时钟的晶振输入;
I1--为锁相环2提供时钟的晶振输入;
H2--FPGA工作时钟输入;
K5--通道1数据输入;
R4--通道1数据输出;
M14--通道2数据输入;
H12--通道2数据输出;
J1--程序参数下载接口;
E10/GND为装置电源输入。
FPGA的K5、R4端分别连接光电转换器GD1的电信号输出输入端DO、DI,M14、H12端分别连接光电转换器GD2的电信号输出输入端DO、DI,H1、I1、H2端分别连接内部晶振N1-N3,光电转换器GD1、GD2通过光纤输入输出接口GI、GO串接于双侧线路差动保护装置的光纤通信通道中,光电装换器GD1用于完成线路一侧方向的光/电、电/光转换,光电装换器GD2用于完成线路另一侧方向的光/电、电/光转换;FPGA完成两个方向通道的单/双极性变换、信号延时、误码、中断、数字锁相等;内部晶振1、2分别为两个方向上的数字锁相环提供时钟,内部晶振3为FPGA本身的工作时钟;电源模块为整个装置的各模块提供电源。
PC机的程序参数下载线的输出端与FPGA的程序参数下载接口J1相连接。图1中的PC机为装有配套软件的满足一定性能要求的普通微机,用于设定、下载程序参数,如通道延时时间、通道误码率、通道中断时间、通道速率、通信线路码型等,提供给串接在双侧线路差动保护装置之间的光纤通信通道中的模拟机,用于模拟真实光纤通道或通信网络的实际工况。
模拟装置的功能构成模块框图如附图3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未经南京中德保护控制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95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