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组合式净水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336.8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357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徐道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道波 |
主分类号: | B01D36/02 | 分类号: | B01D36/02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科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牛莉莉 |
地址: | 211135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过滤 装置 组合式 净水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净水器,特别是一种过滤装置组合式净水器。
背景技术
目前,市场上出售的净水器的过滤装置一般由滤桶、滤帽组成,滤桶内设有具有中心管的滤芯,滤帽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滤桶和滤帽采用螺纹连接。水从进水口进入,依次经滤帽、滤桶、滤芯、滤芯中心管,回流至滤帽,并通过滤帽出水口流出,完成一次过滤进程。净水器可包含数级串联的过滤装置,通常为四级,其滤芯依次为:纤维滤芯、活性炭滤芯、中空纤维超滤膜滤芯、口感调节滤芯,实现良好的净水效果,如果水质硬度高,可以在第四级后再增加软化滤芯过滤装置,出水水质可以直接饮用。由于滤桶和滤帽之间是螺纹连接,密封采用生料带或硅胶,操作复杂、容易漏水,采用硅胶密封时,硅胶的涉水安全无法得到保证。通常滤桶和滤帽之间的螺纹直径较大,这使得滤芯的更换需要专业人员使用专门的工具才能完成,不便用户自行更换滤芯;而且在更换滤芯时,必须先关闭进水阀(停水),这会影响其他滤芯的使用和水流,增加了操作的复杂度,甚至还有漏水现象。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便于用户自行更换滤芯的过滤装置组合式净水器。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过滤装置组合式净水器,由数级过滤装置串联组成,其过滤装置的组成包括滤桶和滤帽,滤桶内具有与滤桶固定为一体的滤芯中心管,滤帽上设有进水口和出水口,其特征是所述滤帽内具有与进水口连通的滤帽进水管、由弹簧、活塞组成的进水管单向阀及进水管阀口,弹簧的一端与滤帽的顶部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塞上端连接,活塞通过其上的密封圈与进水管阀口密封连接,所述滤芯中心管上部为与滤帽进水管连通的滤桶进水管,该滤桶进水管的上端与活塞的下端对应,该滤桶进水管的下部为连通滤桶的径向水管,所述的滤帽中还具有连通滤芯中心管和滤帽出水口的滤帽出水管,所述的滤桶与滤帽之间具有插入连接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当滤桶插入滤帽时,滤芯中心管上部的滤桶进水管顶住滤帽中的活塞,使弹簧压缩,进水管单向阀被打开,使水能够顺利地经滤帽流入滤桶;当滤桶拔出时,活塞在弹簧的回复力作用下抵住阀口,进水管单向阀关闭,有效地阻止了水从滤帽的进水管流出,因此更换滤芯时无需停水,操作更加方便可行;滤桶和滤帽之间采用插入式连接,方便滤芯更换,无需专业人员、专门工具就可完成滤芯的更换。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过滤装置组合结构示意图。
图中标号示意为:1-滤帽、11-进水口、12-出水口、13-滤帽进水管、14-弹簧、15-活塞、16-进水管阀口、17-密封圈、18-滤帽出水管、19-滤帽冲洗管、20-冲洗水出水口、2-滤桶、21-滤桶进水管、22-径向水管、23-卡销、24-滤桶冲洗水管、25-密封圈、3-滤芯、31-滤芯中心管、32-滤芯上盖、321-冲洗水出口、33-滤芯内套、34-滤芯连接小柱、35-滤芯内套的净水出水管、36-密封圈、37-密封圈、4-卡槽、5-进水连接座、51-进水管、52-上底座、6-中间连接座、61-水道、62-上底座、63-冲洗水管、7-出水连接座、71-出水管、72-冲洗水管、73-上底座。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参照附图并结合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但是本实用新型不限于所给出的例子。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过滤装置组合式净水器,由数级过滤装置串联组成,其过滤装置的组成包括滤桶2和滤帽1,滤桶2内具有与滤桶2固定为一体的滤芯中心管31,滤帽1上设有进水口11和出水口12,滤帽1内具有与进水口11连通的滤帽进水管13、由弹簧14、活塞15组成的进水管单向阀及进水管阀口16,弹簧14的一端与滤帽1的顶部内壁连接,另一端与活塞15上端连接,活塞15通过其上的密封圈17与进水管阀口16密封连接,滤芯中心管31上部为与滤帽进水管13连通的滤桶进水管21,该滤桶进水管21的上端与活塞15的下端对应,该滤桶进水管21的下部为连通滤桶2的径向水管22,滤帽1中还具有连通滤芯中心管31和滤帽出水口12的滤帽出水管18,滤桶2与滤帽1之间具有插入连接结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道波,未经徐道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33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架空线路越障巡检机器人
- 下一篇:生态地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