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弹性防撞梁及缓冲托罐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271.7 | 申请日: | 2007-07-3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36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连民杰;肖尚武;戴紫孔;宋德轩;李达伦;蒋同轩;李朝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朝伟 |
主分类号: | B66B17/00 | 分类号: | B66B17/00;B66B5/2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10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弹性 防撞梁 缓冲 罐装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提升容器的安全装置,尤其是控制提升容器过收放的一种弹性防撞梁及缓冲托罐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防撞梁下的托罐装置多为刚性的承接,其托罐力的设计应是提升终端载荷的五倍以上,一般井架无法满足其强度要求,虽然也有利用弹簧作为缓冲,但由于其结构复杂,只能用作井底作承接装置,无法用于防撞梁下的缓冲托罐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提供了防过收放的一种弹性防撞梁及缓冲托罐装置,该装置利用其弹簧缓冲及吊挂钢丝绳的弹性来吸收下落容器的势能,以达到缓冲托罐的目的;其制动力可靠、准确、结构简单。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具体方案是:一种弹性防撞梁及缓冲托罐装置,它主要包括防撞梁1、支座2、弹簧5、钢丝绳6、支架7,托爪9及井架钢梁11七部分;其支座2是一个圆桶形,其内装有弹簧5,其上装有压板3,压板3中心固定连接有长圆形拉杆4,拉杆4的另一端穿过弹簧和支座2,底面顺序与钢丝绳6及支架7连接;支座2固定在防撞梁上;托爪9通过销轴10固定在支架7及滑槽8中,支架7及托爪9可在滑槽8中上下滑动和转动;滑槽8成对地固定在井架钢梁11上;拉簧15的一端与托爪9的前下部相固定,另一端与滑槽8的右下部相固定。
其有益效果是:该装置安装在井架上,由于采用了弹簧缓冲及吊挂的钢丝绳的弹性伸长来吸收下落容器的势能,将力传递到防撞梁上,改善了井架的受力条件,減小了托爪对提升容器的冲击和变形,其制动力稳定,性能可靠,结构筒单,容易制造,成本低廉。
附图说明
附图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原理图。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图中,1·防撞梁,2·支座,3·压板,4·拉杆,5·弹簧,6·钢丝绳,7·支架,8·滑槽,9·托爪,10·销轴,11·井架钢梁,12·挡圈,13·绳轮,14·拉簧,15·罐笼。
具体实施方式
在图中,支座2为圆桶形,下部中心有孔,便于拉杆4自由通过,其上部固定有法兰边,边上有多个圆孔,以便于用螺栓将其固定在防撞梁1的下面;压板3为圆盘形平板,其中心有螺纹孔;拉杆4是一根细长的圆杆,其上端有外螺纹,与压板3螺纹连接或焊接固定,其下端与钢丝绳6的一端固定连接;弹簧5是多个碟形弹簧,也可以是圆柱压缩弹簧,它装在支座2内孔中,压板3活装在弹簧5的上顶部,拉杆4下端穿过弹簧5及支座2下孔与钢丝绳6连接;支架7是由两根小槽钢和一根大槽钢焊接而成的组合件,其小槽钢互为背向设置,两背间距稍大于托爪9的宽度,两小槽钢的两翼端部分别与大槽钢两翼焊接固定,大槽钢两翼及两小槽钢的底面均有与销轴10配合的上、下两个圆孔,大槽钢的底面有一个长槽,便于托爪9在其中前后转动。滑槽8是一个由槽钢两翼及钢板焊接为成的矩形组件,槽钢两翼面上有便与销轴10、支架7及托爪9在其中上下自由滑动的长圆孔,槽钢的底面及钢板上开有便于托爪9转动的长槽,便于托爪9在其中前后转动;便于销轴10连同支架7及托爪9在其中上下自由滑动,槽钢的底面及钢板上开有便于托爪转动的长槽,槽宽稍大于托爪9宽及厚度;托爪9是一个近似三角形的异形体,其两个底角为圆弧并有圆孔和圆弧形长孔,底边(后部)有凹弧,使托爪重心靠前部偏心,孔中有销轴10,并用挡圈12固定,使其固定在支架7上,托爪一下部销轴为支点,以其上部的弧形长孔为运动轨迹,围绕上销轴作前后弧线转动,托爪上部弧形长瓦转至最左位置时,托爪9上平面处于水平位置,托爪9左端(前端)上面与提升容器的接触面为平面。滑槽8固定在井架的钢梁11上,成对使用,托爪9通过销轴10及挡圈12与支架7及滑槽8固定,支架7及托爪9可在滑槽中上下滑动,钢丝绳6的下端与固定在支架7上的绳轮连接,绳轮13位于支架7上部中间处,与支架7中的小槽钢两底面相焊接。拉簧14的一端与托爪9的前下部相固定,另一端与滑槽8的右下部相固定。
当提升容器发生过卷时,将托爪相上后方转动,提升容器超过它时,托爪9依靠偏重和拉簧14的作用自动复位,这样提升容器撞击防撞梁后下落时,托爪9可将它托住,并且能通过弹簧及钢丝绳的作用在滑槽8中缓冲一定距离,从而起到保护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朝伟,未经李朝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2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无线遥控装置的行车状态实时监控系统
- 下一篇:口服液瓶易穿塑料组合卡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