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带加热装置的插销试验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1247.3 | 申请日: | 2007-08-0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942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发明(设计)人: | 卜华全;窦万波;汪辉;房务农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N3/60 | 分类号: | G01N3/60 |
代理公司: | 安徽省合肥新安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何梅生 |
地址: | 230031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 装置 插销 试验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压力容器用钢板的再热脆化敏感性试验研究中的试验装置,更具体地说是一种,用于进行插销再热裂纹试验和应力松弛试验的插销试验机。
背景技术
随着新钢种的不断出现,钢板的再热裂纹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钢板再热裂纹产生的先决条件是焊接残余应力和再热过程。作为评价再热裂纹的试验方法必须具备这两个先决条件,目前,主要有两种试验方法:一种是直接试验法,将冷裂纹试验在热处理条件下进行,该方法简单、方便,但一般只能定性,无法得到量化的评价指标;另一种是间接试验法,即热模拟技术,模拟HAZ某一部位的组织状态,再在热处理条件下进行高温力学性能试验,从而得到一些定量的数据,但试验条件与实际工程应用相差甚远,其得到的数据往往只能作为理论研究。
传统的插销试验机主要用于进行插销冷裂纹试验,因具有试验成本低,试验周期短,具有半定量的试验结果等优势,广泛用于钢板的冷裂纹试验研究,但由于没有加热装置,因而不能用来进行再热裂纹的试验研究。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是为避免上述现有技术所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既具有直接试验法可与实际结构相比拟的优点,又能得到定量的数据、同时结构简单、成本低、试验周期短的带加热装置的插销试验机。
本实用新型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本实用新型带加热装置的插销试验机的结构形式是采用设置在加载箱中、由加载机构、加载杆和位于加载杆杆端上的载荷传感器组成的加载系统;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是在加载箱的顶部,设置由加热炉、温度传感器和温度控制器组成的加热系统,试样支撑在位于加炉内的试样支架上,试样的底端伸向加载箱中,并通过水冷夹头与加载传感器相连;在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水冷底板。
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特点也在于:
加热炉分体设置为上箱体和下箱体,加热元件设置在上箱体上,水冷底板位于下箱体的底部。
在水冷底板上设置两组冷却水进水口和冷却水出水口,并在水冷底板中,间隔设置多组形成“之”字形水流通道的水流隔板。
水冷夹头为水冷螺纹连接头,其上部为连接试样的内螺纹接头,下部为连接加载传感器的外螺纹接头,中部为冷水流道。
与已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体现在:
1、本实用新型是在已有的插销试验机的基础上,增加设置加热装置,试验中配合相关的外围控制和测试设备,即可以进行钢板的再热裂纹敏感性试验研究,由于其具有插销试验机的试验成本低,试验周期短,具有定量的试验结果的特点,而且插销试样本身就是实际的焊接接头,因而其试验数据对于实际工程应用的参考价值就更大。
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载荷传感器和试样之间采用水冷夹具,以及在加热炉和加载系统之间设置水冷底板进行隔热,有效地隔绝了加热系统的热影响。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底板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水冷夹具断面示意图。
图1标号:1温度控制器、2动态电阻应变仪、3记录仪、4上箱体、5温度传感器、6试样、7水冷底板、8水冷夹头、9加载机构、10载荷传感器、11试样支架、12下箱体、13加载杆、14加载箱、15水流隔板、16内螺纹接头、17外螺纹接头、18冷水流道、19冷却水进水口、20冷却水出水口、21盖板、22橡胶垫。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描述。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采用现有插销试验机的加载系统,即设置在加载箱14中、由加载机构9、加载杆13和位于加载杆13杆端上的载荷传感器10组成的加载系统;
本实施例中,在加载箱14的顶部,设置由加热炉、温度传感器5和温度控制器1组成的加热系统,试样6支撑在位于加炉内的试样支架11上,试样6的底端伸向加载箱14中,并通过水冷夹头8与加载传感器10相连;在加热炉的底部设置水冷底板7。
图1所示,加热炉分体设置为上箱体4和下箱体12,加热元件设置在上箱体4上,上箱体4可移开以安装试样6,水冷底板7位于下箱体12的底部,以阻止热量传递到试验机本体。试样6由试样支架11支撑,试样支架11采用高温下能保持一定强度的热强钢材料制作,尽量减小加热试样时热量通过试样支架11传递到试验机本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未经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24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加墨针管
- 下一篇:接触式干运转机械密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