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1183.7 | 申请日: | 2007-08-0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384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09 |
发明(设计)人: | 蔡文泉;王继超;尧中华;郑启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36 | 分类号: | G02B6/36;G02B6/4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16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连接器,尤其涉及一种光纤连接器。
【背景技术】
与本实用新型相关的现有技术可参阅于2004年1月8日公告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第CN2667512Y号所揭示的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一壳体,所述壳体前端具有一容置空间以接受光纤插头,且该容置空间两侧分别设有一定位槽,而其后侧则具有一凹室;一门片,其具有至少一枢轴;一弹性元件,其具有至少一圆弧形本体,一连接端、一第一端及一第二端,其中该圆弧形本体套置于该枢轴上以与该门片结合,并由此门片与该弹性元件的异轴结构以控制该门片的开启与闭合;一挡片,插置于定位槽中以固持该弹性元件的第一端与第二端。该等电连接器组装时,需将弹性元件的圆弧形本体套于门片的枢轴上,然后将门片与弹性元件共同组装到壳体上;在将弹性元件向门片上组装过程中,需将弹性元件先向两侧拉开,然后再将圆弧形本体套到枢轴上,由于所述弹性元件体积较小,将弹性元件向两侧拉开并向门片上安装时,很难操作且很容易造成弹性元件的变形或断掉,使其成品率很难提高,且整个组装过程也较为复杂,比较浪费工时,从而造成制造成本的提高。
因此,有必要对现有的电连接器进行改造以克服上述缺陷。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组装方便的电连接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电连接器,其包括绝缘本体,安装于绝缘本体内的发光体、弹簧及门构件,所述绝缘本体设有一收容空间,所述弹簧具有至少一安装于绝缘本体上并位于门构件内侧的圆弧状本体,所述圆弧状本体两侧分别设有与绝缘本体相固持的固定部及抵于门构件内侧的抵持部。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将弹簧通过固定部直接固定到绝缘本体上,同时弹簧的圆弧状本体定位于绝缘本体内,然后再将门构件安装到绝缘本体上,此时圆弧状本体位于门构件内侧,位于圆弧状本体另一侧的抵持部抵持于门构件内侧以控制门构件的开启与闭合。从而使电连接器安装过程中,不用先将弹簧向两侧拉开而套接于门构件的枢轴上,只需将弹簧通过固定部直接插接固定在绝缘本体中即可,组装方便且不会造成弹簧的变形或断掉,又能提高组装速度,避免浪费工时,降低制造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另一角度的立体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另一角度的立体分解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部分组合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部分切除后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的底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阅图1至图7所示,本实用新型电连接器100包括绝缘本体1,安装于绝缘本体1内的发光体2、弹簧3及门构件4。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118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可移动式原油回收装置
- 下一篇:折叠式梭拉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