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缆用喷墨打印机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0954.0 | 申请日: | 2007-07-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892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杨淑芳;张建华;沈小平;张大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41J3/407 | 分类号: | B41J3/407;B41J2/145;B41J25/308 |
代理公司: | 苏州创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仿卫 |
地址: | 215233江苏省吴***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 喷墨打印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缆或光缆外护套的喷墨打印机。
技术背景
现实电缆的制造生产过程中,往往需要在其外护套表面进行喷墨打印,标上必要的诸如电缆型号、规格、制造厂家等信息。现有的打印机通常包括内部具有墨盒的打印机本体以及与本体固定连接的打印头,打印时,电缆从打印头下穿过,打印头每隔一段时间收到打印执行信息而进行喷墨打印。
由于打印时,电缆由于受力不均或自身外护层不圆等因素影响,电缆会产生上下跳动,有时就会撞击到打印头上,从而损坏打印头。有时为了得到较好的打印字体质量,工作人员往往需要不断的调整打印头位置,然而这样不但很难保证实际打印字体的效果,而且电缆也容易撞击到打印头,引起打印头故障,使其无法继续工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电缆用喷墨打印机,其能够很好的保护打印头,减少打印头故障。
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缆用喷墨打印机,其包括内部具有墨盒的打印机本体以及与所述的本体固定连接的打印头,所述的打印头的底部罩设有外壳,所述的外壳的底部开有喷墨孔,并且所述的外壳通过弹性元件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的打印头上。
所述的外壳内部具有沿所述的打印头的轴向延伸的导向件,所述的打印头与所述的导向件相滑动配合。
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以及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相电连接的报警显示装置,所述的压力传感器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外壳上,并且所述的弹性元件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打印头上,所述的弹性元件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上。
所述的外壳的部分外表面向内凹陷。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的优点是:
1.外壳弹性地设置在打印头上,使电缆上、下跳动时仅能碰触到外壳,而不会撞击在打印头上,因此既保证了打印效果,也大大减少了打印头故障;
2.无需多次调整打印头位置,因此提高了工作效率,操作更便捷、可靠;
3.外壳采用了便于手握的凹形,在调整打印头高度时便于人员作业。
附图说明
附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主剖示意图;
其中:1、报警显示装置2、弹性元件3、打印头4、外壳;5、导向件;6、压力传感器7、电缆8、墨盒9、本体;10、喷墨孔。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附图1,一种电缆用喷墨打印机,其包括:内部具有墨盒8的打印机本体9以及与所述的本体9固定连接的打印头3,其特征是:所述的打印头3的底部罩设有外壳4,所述的外壳4的底部开有喷墨孔10,并且所述的外壳4通过弹性元件2弹性地连接在所述的打印头3上。
所述的打印机还包括压力传感器6以及与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相电连接的报警显示装置1,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固定设置在所述的外壳4上,并且所述的弹性元件2的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打印头3上,所述的弹性元件2的另一端部固定连接在所述的压力传感器6上。弹性元件2可以为压簧或拉簧。
打印时,电缆7在打印头3的下侧经过,油墨自打印头3中喷出,并穿过喷墨孔10附着在电缆7上。当待打印电缆7发生抖动而撞击到打印头3时,活动外壳4首先受到冲击力向上移动,与之相连的弹簧元件2将使打印头3受大向上的拉力往上移动。这样的一个运动过程,就使待打印电缆7的表面与打印头3之间保持在一个相对稳定的距离范围内。此外,当电缆7抖动的范围过大时,弹性元件2与之相连的压力传感器6将信号传给报警显示装置1进行报警,从而提醒操作人员重新将打印头3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所述的外壳4的内部具有沿所述的打印头3的轴向延伸的导向件5,所述的打印头3与所述的导向件5相滑动配合,以此保证外壳4在收到电缆7的撞击时,能够垂直上、下,避免偏斜。
所述的外壳4的部分外表面向内凹陷,可便于人员在调整时握持。
本说明书所述的“上”、“下”位置关系与附图1中所示的上、下位置关系相对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吴江市盛信电缆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95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