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40651.9 | 申请日: | 2007-07-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84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04 |
| 发明(设计)人: | 盛耀忠;张武卫;徐克中;徐锦伟;盛颂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大洋玻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3B23/025 | 分类号: | C03B23/025;C03B27/04 |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 地址: | 214151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玻璃 弯钢化 成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装置,具体地说是用于水平辊道式钢化机组中对玻璃物理弯钢化的淬冷,属于钢化玻璃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已有技术中,国内水平钢化机组生产弯钢化玻璃,是通过提升或软轴变弧的方式,该方式有长度的局限。其机组主要由电气控制柜、放片段、加热段、成形段、淬冷段和取片段组成,通过提升或变弧使处于软化状态下的平型玻璃成弯形玻璃,并紧接着淬冷而成为弯钢化玻璃产品,这种水平辊道式钢化机组因有成型段而称之为水平辊道式弯钢化机组,没有成型段的水平辊道式钢化机组则为平钢化机组,平钢化机组只能生产平型的钢化玻璃产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玻璃弯钢化的成型辊装置,能使刚出炉的软化状态下的平玻璃经玻璃的自重被成型辊输送时随成型辊状态形成弯玻璃,并可随意调节弯钢化玻璃的圆弧半径。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在风栅传动轴中心向左右两边依次套有托轮,组合形成弧度面。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可根据电炉长度任意组合,在风栅传动轴中心两边套有从小依次增大托轮,形成弧度面;大大节约了设备成本和生产成本,节约能源,提高弯钢化玻璃的成品率等,同时也把弯钢化机组无法多片或生产不出的超长弯钢化玻璃的空白填补,解决了这一困拢玻璃钢化技术的重大难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采用在风栅传动轴外圆1中心向两边依次套有从小直径依次增大至托轮2大直径,组成成型辊,并组合形成一个弧度平面3。成型托轮2在风栅传动轴1上的安装间距及成型辊数量按照玻璃加工长度定。例如:加工10mm厚度2000mm×10000mm规格的玻璃,要求加工成R4000mm的弧度,先把淬冷段靠近加热段的部分风栅传动辊1卸下,加装成型托轮2组装成成型辊,用R4000mm的弧度样板对每根成型辊校准,校准后按传动轴原来的状态安装完毕,玻璃进加热段加热至软化状态即传送至成型辊上,软化的玻璃经过成型辊后即成R4000mm弧度的弯玻璃,并被立即淬冷,经淬冷后即成R4000mm的弯钢化玻璃产品。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
普通水平辊道式钢化玻璃机组的风栅传动轴外圆套大小不等的托轮,形成弧度。把单根的形成弧度的风栅传动轴(此时应叫做风栅传动成型辊)增加数量,组合形成一个弧度平面。工作原理是在玻璃软化状态下通过这一弧度平面,在玻璃自重作用下,软化状态的玻璃形成弧形,并被立即淬冷,形成弧形钢化玻璃(即弯钢化玻璃)产品,即玻璃传送、成型、冷却钢化三位一体生产出弯钢化玻璃产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大洋玻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大洋玻璃装饰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65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游梁式抽油机智能平衡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大功率Led道路照明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