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便携式读卡器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0572.8 | 申请日: | 2007-07-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5414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30 |
发明(设计)人: | 邱勇;张国辉;吴空物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K7/10 | 分类号: | G06K7/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5300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便携式 读卡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光电卡识别装置,尤其是涉及一种可以识别加密防伪卡的便携式识别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学校、工作单位等的餐厅售饭系统、考勤管理系统及图书管理系统中通常采用一种带有n×m个透光孔构成的信息载体编码孔的光电卡,现有的光电卡按照光电识别装置中发射器与接收器相对位置的不同可分为透过式和反射式两种,其中透过式光电卡应用比较广泛,这种透过式光电卡的卡识别装置的工作原理是首先光透过由透光孔构成的信息载体编码孔,然后透过光被光信号监测系统监测,通过光电卡的图形信号对卡作出识别,其中光源是该卡识别装置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早期该光源主要采用白炽灯,由于白炽灯放热量大及形体功耗的限制,使得该识别装置便携性差且成本高,之后采用LED灯管排列后作为该卡识别装置的光源,无机LED灯管作为此装置光源的缺点是每个光信号源为单只无机LED灯管,光信号源的密集程度受到无机LED灯管的限制,且形体较厚便携性差。
此外无论是白炽灯还是无机LED灯管都是点光源,发出的光呈发散状,在倾斜穿过光电卡上的透光孔后可能造成该透光孔所对应的光电二极管周围未对应透光孔的二极管也接收到光信号,从而可能做出错误的识别。
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体积小,轻薄便携,并且卡识别准确度和安全性都显著提高的读卡器,同时该读卡器还具有省电、降低能耗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的:
一种便携式读卡器,包括光源、壳体、信号监测装置、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源为OLED发光器件,其中OLED光源与所述信号监测装置平行相对设置在壳体内部,并分别与电源连接,壳体上设有插槽,卡从插槽插入后位于所述OLED光源与所述监测装置之间,并且三者彼此平行。
便携式读卡器还包括防伪识别装置,防伪识别装置设置在信号监测装置上,并在监测时与卡上防伪标识的位置相对应。
便携式读卡器的壳体内部设有触点开关,触点开关与OLED光源和信号监测装置连接,卡插入壳体后与触点开关接触,控制OLED光源和信号监测装置的开启。
便携式读卡器的OLED光源可以是系列排列均匀的发光单元组成的点阵光源,并且监测时卡上每个透光孔分别与其中一个发光单元相对应,使得该发光单元发出的光可以近似垂直射入该透光孔。该OLED点阵光源是顶发光,其封装片上带有可以透光的通光孔,封装片的其余部分不透光,并且通光孔的位置与光源发光单元的位置一一对应。封装片上通光孔的材料为透光玻璃,其余部分的材料为不透光的深色玻璃或含有掺杂剂的玻璃。
便携式读卡器还可以在壳体外部设置控制OLED光源和信号监测装置的开关代替上述触点开关。
便携式读卡器的电源可以是充电电池或蓄电池。
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1)由于OLED光源是面发光的平板光源,厚度可以做到很小,例如仅为2mm左右,可以大大减小光源所占体积和重量,实现读卡器的便携式;2)OLED光源为面光源,更容易得到平行光,此外还可以通过本发明中的点阵光源设计,避免由于倾斜光造成的光信号识别中的误差和错误,提高安全性,同时降低能耗;3)OLED光源自身具有能耗小、发热量低的特点,因此在提高读卡器使用寿命的同时具有节电的优点;4)信号监测装置上设置防伪识别装置可以进一步提高卡识别的安全性。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读卡器中光源、卡及信号监测装置排布图。
图2本实用新型读卡器第一实施例的结构透视图
图3本实用新型读卡器第二实施例的结构透视图
图4本实用新型读卡器第三实施例中点阵光源结构图
01 OLED光源,02光电卡,03透光孔,04信号监测装置,05 OLED光源电源,06电源及监测芯片,07触点开关,08插槽,09壳体,10开关,11防伪识别装置,12发光单元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维信诺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清华大学北京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5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带止流夹的留置针
- 下一篇:摩托车自动调整换挡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