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溶气气浮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0495.6 | 申请日: | 2007-07-2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963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8-13 |
发明(设计)人: | 蒋伯忠;王冰;姜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欧亚华都(宜兴)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1/24 | 分类号: | C02F1/24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地址: | 214214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溶气气浮 装置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水处理气浮装置的改进,尤其涉及一种能充分分离水中各类悬浮物,分离效果好的溶气气浮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平流式溶气气浮装置,是在气浮接触池中设置若干溶气释放头,溶气水通过释放头释放与待处理水接触混合,释放的微气泡包裹水中悬浮物形成絮体并随气泡上升,升至液面积聚成浮渣,由池面上方刮渣装置刮除。然而此气浮装置,对于密度较大、以及浮选性能差的悬浮物,例如密度接近或略大于待处理水的悬浮物,或是由于水流扰动而引起的悬浮,难以通过浮选予以分离,并且因溶气释放形成的上升流,又使这些悬浮物难以通过沉淀去除,最终影响出水效果。
其次,气浮液面刮渣装置,仅是采用单一平口刮板,通过刮板的循环移动,刮除上浮至液面的浮渣。然而大池面浮渣堆积性差,气浮池液面难以形成较厚的浮渣层。而薄的浮渣层,又易受出水流扰动、刮渣过程扰动、以及风和/或液面波动等因素影响,浮渣极易被打散破碎,不仅增加了刮渣难度,而且打散浮渣更易向出水端扩散进入出水区,污染出水。其次,较薄的浮渣层,固含率较低,一般只有3-5%DS,不仅很难将其彻底去除,同样剩余浮渣则会随出水排出。再就是,刮除浮渣固含量低,也加大了浮渣后续处理成本。
再就是,气浮池中溶气释放头(释放管或释放头),仅只有单一溶气水释放功能。这种传统溶气释放装置,当溶气释放头或释放管布置不均匀、或原水布水不均匀时,就很难做到使所有待处理原水与溶气水完全充分接触混合,事实上这种不均匀接触缺陷在气浮装置中是不可避免的,尤其是在大型气浮池中,气浮池面积大更难达到全截面均匀布水,溶气水与原水接触死角与盲区不可避免,而且这种缺陷是难以通过调整布水及溶气释放装置得到克服。而待处理水与溶气水不均匀接触,难以使水中所有悬浮物被气泡包裹浮选,从而降低浮选效果,同样会影响出水水质。
上述缺陷,在气浮装置中长期客观存在,由于没有找到有效解决办法,长期以来人们只能忽视此缺陷存在,从而影响气浮实际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不仅能去除浮选性好悬浮物,而且还能有效去除密度较大,以及浮选性能差悬浮物的溶气气浮装置。
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有浮渣增稠装置,浮渣堆积浓缩性好,不易受外界影响破坏浮渣层的溶气气浮装置,
实用新型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处理进水能与溶气水完全充分接触混合,有利于提高浮选效果的溶气气浮装置。
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气浮池溶气释放装置上方设置有向上斜置弧形板,通过弧形板的分选及导向功能,分离不同性状的悬浮物,使水中所有悬浮物都能得到分离去除,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实用新型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溶气气浮装置,包括气浮池和内置溶气释放装置,液面上方刮渣装置,其特征在于溶气释放装置上方有向上斜置弧形板。
溶气释放装置上方设置向上斜置弧形板,其分选及导向作用,一方面使密度大的悬浮物首先因降速而得以沉淀分离,一方面经与溶气混合产生的絮体上升,在弧形板导向下聚集增大成为上浮性好的絮体上浮,部分难以浮选悬浮物,在弧形板水力导向作用下,进入后方沉淀区沉降分离。为充分发挥斜置弧形板的分选及导向功能,使之有更好的分选和导向效率,一种较好是使斜置弧形板面积大于溶气释放装置面积。
实用新型为提高沉降分离效率,缩短停留时间及减小气浮装置容积,一种较好是在弧形板后方沉淀区设置斜板(管)沉淀分离装置,加速微粒沉降。
实用新型第二目的实现,是在气浮池液面设置相间隔板或网格增稠装置,从而实现浮渣增稠堆积,并有效防止水流波动及风等外力打散浮渣。一种更好为增稠相间隔板或网格设置,部分在液面下,部分在液面上,这样浮渣增稠效果更好,有利于浮渣的堆积及沥水。若采用相间隔板增稠装置,一种较好是使隔板与出水水流方向呈相交或垂直(非平行)设置,这样可以避免浮渣随出水流动漂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欧亚华都(宜兴)环保有限公司,未经欧亚华都(宜兴)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49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键盘及其按键
- 下一篇:臂架变幅回落防过收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