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炉炉体软水冷却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0383.0 | 申请日: | 2007-07-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2525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0-01 |
发明(设计)人: | 高成云;陶鉴;田新琰;李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B7/10 | 分类号: | C21B7/10 |
代理公司: | 马鞍山市金桥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宗如 |
地址: | 243005***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软水 冷却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高炉炉体冷却系统,尤其是涉及高炉炉体采用软(纯)水闭路循环系统的冷却结构。
背景技术
合理的高炉炉体冷却结构是确保高炉稳定顺行和长寿的关键。目前,高炉炉体普遍采用的冷却结构是根据高炉炉体冷却设备的纵向分布特征,将其分成炉体下段、炉体中段和炉体上段,炉体下段是指炉底、炉缸部位,通常采用铸铁冷却壁;炉体中段是指炉腹、炉腰和炉身下部,通常采用铜冷却壁(板)或铸钢冷却壁(板)或铸铁冷却壁(板);炉体上段是指炉身中上部位,通常采用铸铁冷却壁。同时配备软(纯)水密闭循环系统,软(纯)水冷却从炉体下段一直串接到炉体上段对高炉本体进行冷却,由于高炉炉体各段的软(纯)水流量不能独立调节,导致各段冷却强度与对应位置的炉体热负荷不匹配,从而影响高炉稳定运行。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能独立调节高炉炉体各段的软(纯)水流量、实现炉体各段冷却强度与对应位置的炉体热负荷相匹配的高炉炉体冷却结构。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高炉炉体冷却结构包括给水总管、分区给水环管、炉体冷却设备、分区回水环管和回水总管,其中高炉炉体冷却设备沿纵向分成三段:炉体下段、炉体中段和炉体上段;各段冷却设备根据炉体大小分成数层;分区给水环管与炉体下段最下层冷却设备之间、各层冷却设备之间以及炉体上段最上层冷却设备与分区回水环管之间都用配管连接。其结构要点是在炉体中段与炉体下段、炉体中段与炉体上段之间分别设有炉体中段分区环管和炉体上段分区环管;在炉体下段与炉体中段之间连接的每根配管上均接有一根支管,根据高炉炉体直径大小沿周向将每根支管汇合到n(注:n≥1)个炉体中段分区环管;在炉体中段与炉体上段之间连接的每根配管上均接有一根支管,同样将每根支管汇合到与其对应的n个炉体上段分区环管上。在每根炉体中段分区环管与炉体上段分区环管之间对应地接有炉体中段控水管;在每根炉体中段控水管与分区给水环管之间对应地接有炉体下段控水管;在每根炉体中段控水管与分区回水环管或回水总管之间对应地接有炉体上段控水管。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与炉体中段分区环管、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与炉体上段分区环管之间分别设有控水阀;
在上述的每根支管上设置切断阀;在每根炉体下段分区控水管、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和炉体上段分区控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流量计和控水阀。
本实用新型结构与现有技术相比其优点效果如下:
由于在炉体中段与炉体下段、炉体中段与炉体上段设有控水管路系统;在每根炉体下段分区控水管、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和炉体上段分区控水管上设置切断阀、流量计和控水阀;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与炉体中段分区环管、炉体中段分区控水管与炉体上段分区环管之间分别设有控水阀;炉体中段分区环管、炉体上段分区环管与配管连接的每根支管上设置有切断阀。这样可以独立且灵活地调节炉体上段、炉体中段和炉体下段冷却水流量,特别是炉体中段冷却水流量,实现各段冷却设备的冷却强度与对应位置的炉体热负荷相匹配,从而可有效防止炉墙结厚,更好地实现高炉生产的稳定顺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现有高炉炉体软水冷却结构立面图
图2是图1的展开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高炉炉体软水冷却结构立面图
图4是图3的展开图
图5是图4的A部放大图
图6是图4的B部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和图2可知,现有高炉炉体冷却结构包括给水总管1、炉体冷却设备、回水总管9,其中炉体冷却设备沿纵向分成三段:炉体下段5,炉体中段6、炉体上段7;各段冷却设备根据炉体大小分成数层;根据高炉炉体直径大小沿周向进行分区n个(注:n≥1),每个分区设有分区给水环管3和分区回水环管8;分区给水环管3与炉体下段最下层冷却设备之间、各层冷却设备之间以及炉体上段最上层冷却设备与分区回水环管8之间都用配管4连接,给水总管1与分区给水环管3之间设有流量计2a,从而构成高炉本体软(纯)水密闭循环系统,软(纯)水冷却从高炉炉体下段最下层冷却设备一直串接到炉体上段最上层冷却设备对高炉炉体进行冷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38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