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无泄漏自吸泵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40282.3 | 申请日: | 2007-07-0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6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丁基祥;李健;朱红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丁基祥 |
主分类号: | F04D29/10 | 分类号: | F04D29/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4537江苏省靖江市新***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泄漏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一种自吸泵,尤其是涉及到一种在各个化工、电力、冶金、环保、消防、建筑、石油、采矿、污水处理等行业广泛使用的无泄漏自吸泵。
技术背景:提高泵的效率,降低泵的耗能,减少客户因泵的泄漏而导致的环境污染是泵行业内目前争相开发的项目和课题。长期以来,由于液下泵的造价昂贵,易损件多,维修困难而且维修费用也不低;潜水潜污泵整个浸入介质中,包括电机,如发生小的泄漏就会造成大的故障,甚至使整个泵处于瘫痪。因此在化工及污水处理等行业中开始将自吸泵代替了以上泵类,并在各个化工,电力,冶金,环保,消防,建筑,石油,采矿,污水处理等行业广泛使用。自吸泵所使用的机封装置一般为填料密封或机械密封,由于密封低于泵内储液液位,因此长时间使用容易产生磨损而产生“跑、冒、滴、漏”现象,因而都无法同时达到高效节能环保的理想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在于避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新型结构的无泄漏自吸泵,解决了填料密封泄漏和机械密封需要维护等难题,彻底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该密封装置为非接触式间隙密封,不存在机械磨损,可靠性高,寿命极长,且无需保养。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无泄漏自吸泵,包括泵体、叶轮、压盖、泵轴和护管,所述的泵轴通过护管安装在所述的泵体上,在所述泵轴的一端安装有叶轮,在泵轴的另一端与所述护管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和密封压盖,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装置和密封压盖之间的所述泵轴上安装有副叶轮。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
1.通过副叶轮而采用“多面连环流体动力密封”新技术,解决了填料密封泄漏和机械密封需要维护等难题,彻底杜绝了“跑、冒、滴、漏”现象,该密封装置为非接触式间隙密封,不存在机械磨损,可靠性高,寿命极长,且无需保养。
2.当扬程>50米时,采用两个单端面机械密封背靠背装在密封压盖内,同时产生泄压和密封双保险,使泵的密封效率更高、寿命更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所述无泄漏自吸泵的结构示意图
1.泵体 2.叶轮 3.密封装置 4.护管 5.泵轴
6.副叶轮 7.密封压盖A 8.机械密封 9.密封压盖B
具体实施方式:
从图1中可以看出,一种无泄漏自吸泵,包括泵体1、叶轮2、密封压盖A7、泵轴5和护管4,所述的泵轴5通过护管4安装在所述的泵体1上,在所述泵轴5的一端安装有叶轮2,在泵轴5的另一端与所述护管4之间安装有密封装置3和密封压盖A7,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密封装置3和密封压盖A7之间的所述泵轴5上安装有副叶轮6。
当扬程>50米时,为了使泵的密封效率更高、寿命更长,在所述的密封压盖A7上设置有密封压盖B9,在密封压盖A7和B9之间的空隙安装有一组背靠背的机械密封8,起到泄压和密封双保险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丁基祥,未经丁基祥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28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