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减震套有效
申请号: | 200720040000.X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3200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吉云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云飞 |
主分类号: | D01H4/08 | 分类号: | D01H4/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4125江苏省无锡市滨湖区太***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减震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减震套,具体地说是用于转杯纺纱机上,属于纺织配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本实用新型作出以前,在已有技术中,用于转杯纺纱机上的减震套主要由外圈、内圈、橡胶、紧定螺钉组成。外圈与内圈通过橡胶圈连成一体,大大降低了强度,使用时间长了以后容易使橡胶产生老化脱落现象。该减震套重量重,生产成本高。使用时,转杯轴承放于内圈中,工作过程中产生的热量不容易通过减震套散发掉,减震效果不理想。减震套上没有开设加油孔,当转杯轴承需定期加油时,无法直接通过减震套把油脂注入到轴承内部。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减震套,大大改善了减震效果,在工作过程中容易使热量散发掉,并可方便地通过加油孔把油脂注入到轴承内部。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前减震器结合件及后减震器结合件组成,前减震器结合件由外圈、内圈通过前橡胶圈连接成一体,后减震器结合件由外圈、内圈通过后胶圈连接成一体,并分别压于内套上。特征是前减震器结合件和后减震器结合件为分体式,在内套上分别开有散热孔和加油孔。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合理;能降低本身重量,大大改善了减震效果;由于在内套上开有散热孔,工作过程中容易使热量散发掉;另外在内套上还开有加油孔,可方便地通过加油孔把油脂注入到轴承内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主要由外圈1、10、内圈2、11、前橡胶圈3、后橡胶圈4、内套5、螺母6、紧定螺钉7、散热孔8及加油孔9等组成。
如图1示:外圈1、内圈2通过前胶圈3连接成一体,为前减震器结合件;外圈10、内圈11通过后胶圈4连接成一体,为后减震器结合件。前减震器结合件和后减震器结合件为分体式,然后分别压于内套5上,螺母6焊于内套5上,紧定螺钉7定位于转杯轴承的定位圈上,使其连接成一个整体。该种结构紧凑、合理,能提高整体强度,可降低本身重量,因此大大改善了减震效果。
由于内套5厚度薄在其上开有散热孔8,当转杯轴承在高速运转时产生的热量通过内套5上的散热孔8散发掉,保证转杯轴承在运转时的正常温度,并可延长其使用寿命;内套5上开有加油孔9,当转杯轴承需要定期加油脂时,可以很方便地通过加油孔9把油脂注入到轴承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云飞,未经吉云飞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40000.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