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铁路生态能源采集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949.8 | 申请日: | 2007-06-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903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7-23 |
发明(设计)人: | 郭骏;陈敬利;张绍新;毛由斌;水维德;张群英 | 申请(专利权)人: | 郭骏;陈敬利;张绍新;毛由斌;水维德;张群英 |
主分类号: | F03G7/00 | 分类号: | F03G7/00 |
代理公司: | 安徽合肥华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余成俊 |
地址: | 23110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铁路 生态 能源 采集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生态发电装置,具体是一种铁路生态能源采集机构。
背景技术
2002年下半年以来,我国能源供不应求的局面再度出现,电力能源供求紧张尤为突出。2003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8910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5.8%;2004年上半年,我国电力需求继续高速增长,1-4月份全社会用电量达6500亿kWh,同比增长16.1%,全国用电负荷持续攀升。2004年全年电力需求达20910亿kWh,比上年增长11%左右;而同期电源投产容量将相对不足,全年有2000万KW以上缺口,全国电力供需形势将比2003年更为严峻。。
造成我国电力能源供求紧张的原因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电力需求不断增加。近两三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钢铁、水泥、电解铝等高能耗行业发展过于迅猛,这些行业的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的30%左右,而同时符合新型工业化要求的产业投资增速不快或不足;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换代,使得“住”、“行”能源消耗不断上升。
第二方面,能源建设速度趋缓。我国从2000年开始提速电力工业的发展,虽然2003年全国发电装机容量达到38450万千瓦,与2000年相比增长了20.4%,但同期电力需求却增长40.4%。
第三方面,运输能力的限制。陕西、山西等产煤大省出现供煤不足的情况,也加剧了电力能源的供求矛盾。煤炭供应不足,使得缺煤少油的东南沿海地区不得不依靠柴油机组发电,又使一些地方的油品供应紧张起来。
上述连锁反应已对我国经济的稳定持续增长带来了很大冲击。
铁路是国民经济的大动脉、也同时是耗能大户,国家下达“十一·五”期间节能20%的指标是一项重要国策,任务很艰巨,除大力节省能源外,开发、利用新能源,尤其是廉价、无污染的生态能源更应被重视。它既环保,不消耗资源,又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潜能极大,国家也出台了一些相关的优惠政策和强制措施。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的铁路生态能源采集机构。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铁路生态能源采集机构,包括位于路面的铁路钢轨,防爬器,直流发电机;其特征在于防爬器固定在一段铁路钢轨上,该段铁路钢轨的下方设置有地槽,地槽上安装有一支座,支座上安装有旋转轮,防爬器与旋转轮的偏心缘之间通过连杆连接,另在地槽内或路面上安装有变速传动之间,变速传动机构与旋转轮之间传动连接,变速传动机构的旋转输出带动直流发电机转轴旋转发电。
本实用新型是以振动能为主,还可以结合太阳能和风能形成互补型组合式供电能源装置,当铁路线上列车(客车和货车)通过时车辆的车轮作用于钢轨上的力产生上下振动的动能通过在钢轨上安设的防爬器(铁路工务器材)随着钢轨上下运动,而后通过连杆机构把上下运动转换成旋转轮的旋转运动,旋转轮通过传动输出到变速传动机构,变速传动机构带动直流发电机发电,再把产生的电能充入蓄电池组,然后通过逆变器将直流电转换成220V的交流电,对用户进行供电。
本实用新型有如下优点:
1.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价格低、维修量小,一次投资长期受益(15~20年)。
2.安装简便、上线只须2-3分钟,不影响行车安全,可靠且实用。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用于铁路组合式生态能源装置系统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一种铁路生态能源采集机构,包括位于路面的铁路钢轨1,防爬器2,直流发电机;防爬器2固定在一段铁路钢轨1上,该段铁路钢轨1的下方设置有地槽,地槽上安装有一支座10,支座10上安装有旋转轮4,防爬器2与旋转轮4的偏心缘之间通过连杆3连接,在地槽或地面上安装大齿轮9,大齿轮9与飞轮6为同轴且为一体,旋转轮4与飞轮6之间通过链条5传动连接,大齿轮9带动安装在直流发电机转轴7上的小齿轮8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郭骏;陈敬利;张绍新;毛由斌;水维德;张群英,未经郭骏;陈敬利;张绍新;毛由斌;水维德;张群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949.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