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汽油机燃烧室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9475.7 | 申请日: | 2007-06-0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14472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11-05 |
发明(设计)人: | 夏基胜;王成存;徐仪;杨龙银;李秀峰;陈奇;魏登惠;瞿世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2B23/08 | 分类号: | F02B23/0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4001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汽油机 燃烧室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汽油机燃烧室,特别涉及一种小排量顶置气门的汽油机燃烧室。
背景技术
汽油机的燃烧室在整个燃烧过程中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通常汽油机燃烧室采用浅长盆型燃烧室结构,如图1、图2所示,图1是现有技术中的汽油机浅长盆型燃烧室的主视图,图2是图1所示的汽油机浅长盆型燃烧室的局部俯视图。其中1’为气缸中心线,2’为气门中心线,L’为气门中心线2’和气缸中心线1’的距离,浅长盆形燃烧室由4’、5’、6’、7’四段弧形段组成,弧形段4’、6’分别是以进气门12’和排气门13’中心为圆心的一段弧形段,弧形段7’为4’、6’两弧形段的公切弧线,弧形段5’分别和弧形段4’、6’相切,浅长盆形燃烧室的优势在于燃烧室投影面积小,可以在形成挤气效应、促进燃烧的同时防止火焰传播距离过长,导致爆震,主要用于直立气门的大缸径汽油机。但由于现代小排量汽油机的气缸直径较小,且气门所占相对面积相应偏大,采用浅长盆形燃烧室则投影面积加大,挤气面积减小,加之现代汽油机的压缩比较高,燃烧室容积相对更小,若采用盆形燃烧室,则因投影面积偏大而深度就不能加大,两者综合起来就失去了盆形燃烧室应有的挤气效果,导致燃烧室内紊流过低,燃烧速度减缓,出现后燃或不完全燃烧,在燃烧过程中易产生HC及CO,不能满足现代汽油机的工作要求和废气排放要求。速度,降低HC及CO的排放。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适用于满足现代汽油机的工作要求和废气排放要求的小型汽油机的燃烧室,该汽油机燃烧室凹陷于气缸盖上,汽油机燃烧室最大截面面积位于气缸盖底部,整个燃烧室的周边轮廓呈浅长盆形且其右侧中间局部向外凸出,其中进、排气门在气缸盖底部平面的中心线位于气缸中心线的左侧,火花塞轴向中心线与气缸盖底面上交点位于气缸中心线右侧。
本实用新型提供适用于新型的小型汽油机的蚌形燃烧室,汽油机燃烧室位于气缸盖上,汽油机燃烧室最大截面面积位于气缸盖底部,实用新型,它能够在提高压缩比的同时利用挤气效应提高燃烧室内混合气的紊流动量,使燃烧条件改善,加快燃烧过程,优化汽油机性能,降低排放。
本实用新型适用于顶置气门布置的小型汽油机,设置在汽油机气缸盖上。其中燃烧室形状由六段相圆滑连接的不对称弧形段构成,第一、二弧形段分别是以排气门中心、进气门中心为圆心的一段弧形段,第三弧形段为与上述第一、二弧形段分别相切的一段过渡弧形段,第四弧形段是以火花塞在气缸盖底面投影中心点为圆心的一段弧形段,然后第四弧形段分别与第一、二弧形段用第五、第六弧形段过渡相切相连。
第一、二弧形段的半径范围为R=0.25~0.3D,第四弧形段的半径范围为R1=0.2~0.4D,第四弧形段中心到气缸中心的距离T=0.18~0.22D,其中D表示气缸直径,其D取值范围大致在60-90mm之间。
汽油机燃烧室位于气缸盖上,汽油机燃烧室最大截面面积位于气缸盖底部,整个燃烧室的周边轮廓和正、侧剖面整体类似于半边河蚌形状,为浅蚌形燃烧室,即整个燃烧室的周边轮廓在传统浅长盆形基础上,其右侧中间局部向外凸出。进气门、排气门布置在第三弧形段一侧,火花塞布置在第四弧形段一侧。燃烧室的长、短轴比例为Y∶X=(1.1-1.2)∶1,优选比例为Y∶X=1.16∶1;燃烧室的长轴与深度的比例为Y∶H=(9-10)∶1,优选比例为Y∶H=9.8∶1。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了第二种实施方式汽油机燃烧室,本实用新型的第二种实施方式应用于顶置两气门且气门轴线斜置的汽油机,即进气门与排气门的中心线与气缸中心倾斜成一定角度。其中火花塞侧弧形段局部突起于周边轮廓,且气门侧壁面呈小夹角倾斜;第一、二弧形段分别以进气门和排气门中心为圆心的一段弧形段,第三弧形段分别和第一、二弧形段相切,第七弧形段的中心为火花塞在气缸盖底面上的投影在X方向上,第一、二弧形段的半径范围为R=0.25~0.3D,第七弧形段的半径范围为R1=0.2~0.4D,第七弧形段中心到气缸中心的距离T=0.18~0.22D,其中火花塞布置在第四弧形段一侧,其中火花塞一侧轮廓第七弧形段局部比第一实施方式的第四弧形段更向外突起,气门侧的壁面面积显著大于火花塞侧的壁面,且气门侧的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明显小于火花塞侧的壁面与缸盖底平面的夹角;该方案还可以减少气道流动阻力,提高充气效率,进一步改善燃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江淮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94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