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大功率LED路灯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685.4 | 申请日: | 2007-07-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74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6-18 |
发明(设计)人: | 孙亚东;冯亚铭;卓培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亚东 |
主分类号: | F21S8/00 | 分类号: | F21S8/00;F21V29/00;F21V19/00;F21W131/103;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常州市维益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王凌霄 |
地址: | 213023江苏省常州市新北区***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大功率 led 路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大功率LED灯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大功率LED路灯。
背景技术
一般的路灯,均以灯泡为主,但是灯泡的缺点就是耗电和寿命短。近年来,我国越来越多的省份出现电力紧张现象,特别是夏季连续高温酷热天气,更易导致电力供应紧张,为此,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采取种种措施缓解电力供应紧张局势。LED具有高光度、投射距离远、聚旋光性佳等特性,完全符合路灯照明的应用要求,尤其是其具有耗电量低的优势,使LED替代灯泡应用于路灯上成为今后新型节能路灯的发展方向。但是,小功率LED用作路灯照明,必须集中许多个小功率LED单体才能达到设计要求,从而带来的缺点就是线路异常复杂,散热不畅,为了平衡各个LED单体之间的电流、电压关系必须设计复杂的供电电路。相比而言,大功率LED单体的功率远大于小功率单个LED的总和,但是大功率LED工作时会产生较大的热量,芯片功率越大,产生的热量越多,产生的热量如得不到及时的散发,温升会导致LED光衰严重,甚至失效,有研究报导,LED使用寿命与工作温度成幂指数关系,例如,在25℃下工作,LED使用寿命可达10万小时,而在90℃下工作,使用寿命减小到7000小时,实际使用中,通常只能降低供电电流来解决大功率LED的散热难题,这样又会造成LED的发光亮度达不到使用要求。散热问题是使大功率LED高效工作及提高器件寿命的关键因素,是大功率LED应用于路灯急待解决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解决现有的大功率LED的散热难问题,提供一种散热效果好,发光效率高,使用寿命长的大功率LED路灯。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大功率LED路灯,具有灯体,灯体由一体成型的散热基板和散热片组成,散热基板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灯座,灯座内装有大功率LED,LED与灯座间有导热硅胶,LED下方设置有透光板,透光板与灯座密封固定。
所述的散热片为波浪形散热片,以增加散热面积,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所述的灯座与散热基板为一体结构,以减小散热基板的厚度,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为便于更换LED,避免因LED失效而导致整个LED路灯报废,所述的散热基板上设置有灯座固定螺孔,灯座与散热基板螺纹连接。
为提高路灯的照射范围,所述的透光板为凸透镜。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LED路灯散热效果好,使用寿命长,发光效率高,照射范围大,LED更换方便。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一;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一个实施例的立体图二;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第二个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灯体,11.散热基板,12.散热片组成,2.灯座,3.LED,4.透光板。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3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LED路灯的第一个实施例,具有灯体1,灯体1由一体成型的散热基板11和散热片12组成,散热片12为波浪形散热片,散热基板12上设置有四个灯座固定螺孔,灯座2与散热基板11螺纹连接,灯座2内装有大功率LED3,LED3与灯座2用螺钉固定,LED3与灯座2间涂刷有导热硅胶,LED3下方设置有透光板4,透光板4与灯座2采用防水密封胶粘接固定,透光板4为凸透镜。
如图4所示的本实用新型的大功率LED路灯的第一个实施例,具有灯体1,灯体1由一体成型的散热基板11和散热片12组成,散热片12为波浪形散热片,散热基板11上设置有四个与灯体1一体成型的灯座2,灯座2内装有大功率LED3,LED3与灯座2用螺钉固定,LED3与灯座2间涂刷有导热硅胶,LED3下方设置有透光板4,透光板4与灯座2采用防水密封胶粘接固定,透光板4为凸透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亚东,未经孙亚东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68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