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伞形天线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290.4 | 申请日: | 2007-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816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石汉青;孔毅;龙智勇;郭洪涛;杜华栋;黄思训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 |
主分类号: | H01Q15/20 | 分类号: | H01Q15/20;H01Q1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211101***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伞形 天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子信息通信传输器件,特别是一种应用于信号接收的伞形天线。
背景技术
目前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天线一般采用抛物面天线、微带平板天线和八木天线,抛物面天线一般适用于固定式接收站,携带、安装不很方便;微带平板天线制作较复杂,天线效率相对较低,安装调试也不方便,一般用于科学试验;八木天线携带较方便,但容易损坏,影响整个卫星接收系统的正常工作。因此,对于机动性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系统,特别是便携式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系统,目前所采用的天线都很难满足携带便捷,安装方便,牢固可靠,工艺简单,易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要求。为了解决携带方便的问题,目前的做法是把天线面尽可能做小,做轻,并采用抛物面拼装,这同时带来了安装复杂,天线定位操作需要多种辅助仪表等问题,在野外作业有很多困难。目前也有单位采用八木天线,解决携带便捷问题,用四八木阵列,采用插板式组装方式,这种天线的最大弱点是八木天线振子很易损坏,各条八木天线的方向性不易调整到一致,实际使用时很繁琐。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解决了目前气象卫星资料接收天线携带不便、安装复杂的问题,提供了携带方便,安装简单的伞形天线。
该伞形天线,包括为“伞柄”的波导管1、多根抛物线形状的金属龙骨3、连接在波导管1底部的龙骨连接盘2;沿龙骨连接盘的周向开有与龙骨数量相同的缺口6;每根龙骨的一端转动连接在一缺口(6)的侧壁,多根龙骨的另一端之间用连线(9)连接;它还设有外径大于龙骨连接盘的锁紧盘4,锁紧盘与龙骨连接盘同轴转动连接;沿锁紧盘4的周向开有与龙骨数量相同的缺口7,缺口7宽度不小于龙骨3的宽度,锁紧盘的轴线到缺口7底面的距离小于到龙骨连接盘与龙骨的转动轴的距离。
转动锁紧盘4,当锁紧盘4上的缺口7与龙骨连接盘2上的缺口6在周向重合(即在同一个径向平面内)时,龙骨绕连接在缺口6的一端向外转动,伞形天线即可展开,“伞柄”就是波导管,“龙骨”形成气象卫星数据发送电磁波的反射面,馈源置于抛物面焦点上,高频下变频置于伞形天线的顶端,这时再转动锁紧盘4,使得缺口7与缺口6在周向错开(即不在同一个径向平面内),锁紧盘4的周边即与龙骨的内侧面接触,龙骨便不会再转动,保持在展开状态,这时即可接收信号,因此其安装简单。
当需要携带时,转动锁紧盘4,缺口7缺口6在同一个径向平面内时,龙骨绕连接在缺口6的一端向内转动,伞形天线即收起,方便携带。
作为进一步改进,上述伞形天线,锁紧盘与龙骨连接盘同轴转动连接的方式为:在锁紧盘与龙骨连接盘的同一圆周上分别设有螺孔、腰孔,腰孔所对应的圆心角不小于缺口7所对应的圆心角,螺钉穿过腰孔与螺孔连接,锁紧盘可在腰孔所对应的弧度范围内转动。
作为另一种改进,上述伞形天线,“龙骨”反射面呈抛物面弯曲,其抛物面方程为y2=4fz,其中f=288,f/d=0.36,d为天线直径。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结构紧凑,产品制作工艺简单,产品性能可靠,天线效率稳定,携带方便,安装调试简单,特别适用于便携式气象卫星资料接收系统。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展开时的使用状态参考示意图。
图2是龙骨在坐标系中的抛物线方程y2=4fz(f=288,f/d=0.36)图。
图3是龙骨示意图。
图4是锁紧盘示意图。
图5是龙骨连接盘示意图。
图61是龙骨、龙骨连接盘、锁紧盘等局部放大图(伞形天线展开、缺口7与缺口6在周向重合时)。
图62是图61的俯视图。
图71是龙骨、龙骨连接盘、锁紧盘等局部放大图(伞形天线展开、缺口7与缺口6在周向错开时)。
图72是图71的俯视图。
图8是龙骨、龙骨连接盘、锁紧盘等局部放大图(伞形天线收起时)。
图9是波导管、龙骨、龙骨连接盘、锁紧盘等局部放大图(伞形天线展开、缺口7与缺口6在周向重合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理工大学气象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2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控制家庭自动化系统的接口及其操作方法
- 下一篇:电池用包装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