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单株带土插秧机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8182.7 | 申请日: | 2007-05-2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9679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26 |
| 发明(设计)人: | 陶海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陶海林 |
| 主分类号: | A01C11/02 | 分类号: | A01C11/02;A01C19/04 |
| 代理公司: | 合肥金安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金惠贞 |
| 地址: | 23220***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单株带土 插秧机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插秧机。
背景技术
传统的插秧机为爪抓式,插秧作业时经常发生飘秧、漏秧现象,还存在簇秧不等的问题,爪抓式插秧的用种量大,通常一亩地用种约3公斤左右。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种量小、适合于工厂式育秧的单株带土插秧机。
具体的结构设计方案如下:
单株带土插秧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活动托架和育秧盘,
所述机架为箱式框架,其底部通过主轴22设有两个水田轮10,两水田轮10内侧的主轴22上分别设有链轮9,两个链轮9内侧的主轴22上分别设有牙嵌式离合器24,与两个链轮9配合传动的两个小从动链轮27通过第五轴35设于机架中部两侧,两个小从动链轮27内侧的第五轴35上分别设有过渡链轮28,与两个过渡链轮28配合传动的两个第四轴链轮32分别通过第四轴34设于机架前中部两侧,与两个过渡链轮28配合传动的两个链轮7通过第三轴20设于机架后下部两侧,第三轴20中部设有一对单齿齿轮19;两个链轮7外侧分别连接着曲柄连杆机构8,两曲柄连杆机构8的另一端分别连接着遮板棘轮5,遮板棘轮5通过第一轴14设于机架下部两侧,第一轴14中部设有圆锥齿轮箱16,与圆锥齿轮箱16连接着纵轴17设于机架下部,纵轴17上均布着一对齿轮18;与一对齿轮18啮合的两根齿条26设于矩形框式活动托架3底面;
活动托架3纵向相对应两端分别设有滚筒21,两滚筒21上跨装有传动布带12,两滚筒21两侧轴上分别设有齿轮4和链轮11,活动托架3中部、平行于滚筒分别设有支承轴25和四齿轴15,支承轴25和四齿轴15两侧轴上分别设有与齿轮4和链轮11相同模数、齿数的一个齿轮和两个链轮,四齿轴15中部均布与机架上第三轴20上的一对单齿齿轮19配合传动的四个间歇齿轮13;活动托架3底面四角上分别设有滚轮23,与滚轮23配合、机架下部四方分别设有轨道6;
育秧盘2为无底的格子状盘,位于活动托架3上,育秧盘2两侧边设有与活动托架3左右两端的8个同模数齿轮4配合的两根齿条31;育秧盘2上的格子为秧格;
设于机架前中部的第四轴34两端分别连接着插秧曲柄连杆33,插秧曲柄连杆33上端分别连接着活动横梁29,活动横梁29上均布连接着捣杆30,捣杆30的下端为叉状,且与活动托架3上的育秧盘2的秧格对应。
所述的活动横梁29两侧设有与导杆36配合的导槽,两导杆36分别垂直设于机架1上部。
本实用新型满足“单株育秧”,并实现“带土移栽”。其育秧盘为无底矩形格子状育秧盘,可满足室内育秧;带土移栽是由本实用新型的传动机构,实现育秧盘连同活动托架一起的间歇纵向和左右横向移动,带动与其联动的捣杆上下移动,将育秧盘中块状带土秧苗捣下,植入田中,完成规定的栽插过程。
本实用新型突破了传统的爪抓式插秧机的插秧模式,避免了现有机型用种量大、飘秧、漏秧,簇秧不等的缺陷,其每亩地的用种量约为0.5公斤。为今后“工厂式育秧”“科学育秧”、为实现节约型农业,高效型农业,开辟了一条新的广阔道路。
该机结构简单,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制造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图1的左视图,
图4为机架及传动部分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俯视图,
图6为图4的左视图,
图7为活动托架结构示意图,
图8为图7的仰视图,
图9为单齿齿轮与间歇齿轮配合传动示意图,
图10为育秧盘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通过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地说明。
实施例:
单株带土插秧机包括机架、传动机构、活动托架和育秧盘,见图1、图2和图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陶海林,未经陶海林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1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