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旋流板除雾器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084.3 | 申请日: | 2007-05-30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265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发明(设计)人: | 胡俊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俊华 |
主分类号: | B01D45/16 | 分类号: | B01D45/16 |
代理公司: | 南京君陶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吴静安 |
地址: | 212345***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旋流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除雾设备,尤其涉及旋流板除雾器。
背景技术
旋流板除雾器是脱硫吸收塔中常用的一种除雾器设备。早期的旋流板除雾器其结构不适用于塔径大于2米以上的吸收塔,如将早期旋流板除雾器结构按一定比例进行放大制造,并将其放在大直径(直径大于2米)的吸收塔中进行烟气脱硫的除雾处理,其实际除雾效果与原先设计值相差甚远,不具有实际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适用于塔径大于2米以上吸收塔中所使用的一种旋流板除雾器,它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包括叶片、盲板、罩筒和环板,罩筒与环板连接,盲板置于罩筒的中心,若干叶片均布在盲板与罩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其两侧边分别与盲板和罩筒连接。
所述叶片与水平面有一仰角α。
所述仰角α=25。
所述叶片的数量为24~84块。
所述盲板直径Dm与环板直径Dx的关系是:Dm=(0.30~0.33)Dx。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对于塔径大于2米的吸收塔其除雾效果好,从而提高了吸收塔脱硫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的俯视图。
图3是图2所示俯视图中的B-B向剖面图
图中,1叶片,2盲板,3罩筒,4环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请参见图1、图2,旋流板除雾器由叶片1、盲板2、罩筒3、环板4构成。罩筒3与环板4连接,盲板置于罩筒的中心,叶片均布在盲板与罩筒之间的环形空间内,每一叶片的两侧边分别与盲板和罩筒连接,叶片平面与水平面成一α仰角,请参见图3。
本实施例吸收塔的塔径D=3.6~3.8m,,环板4的直径Dx=3.4m,取盲板直径Dm=0.33Dx=1.1m,采用84片叶片1,叶片仰角α=25°。
吸收塔工作时,脱硫后的烟气经过叶片1按图2中的箭头方向旋转,经其除雾后,由引风机排入烟囱。旋流板除雾器的叶片的仰角α和数量对除雾效果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吸收塔的塔径D=2.5~2.6m,环板4的直径Dx=2.4m,取盲板直径Dm=0.30Dx=0.72m,采用42片叶片1,叶片仰角α=25°。
如吸收塔的塔径D=1.5m,环板4其直径Dx=1.4m,取盲板直径Dm=0.32Dx=0.45m,采用24片叶片1,叶片仰角α=25°。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俊华,未经胡俊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084.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快恢复大电流整流二极管模块
- 下一篇:注射成型机的模型夹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