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自行车灯泡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8073.5 | 申请日: | 2007-05-30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4234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02 |
| 发明(设计)人: | 吴三多 | 申请(专利权)人: | 镇江震东电光源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K1/18 | 分类号: | H01K1/18;F21V25/0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楼高潮 |
| 地址: | 2120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自行车 灯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车用灯泡,特别涉及一种电动自行车所用的抗震灯泡,属于照明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电动自行车作为一种快速、省力、无污染的代步工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由于电动自行车灯泡的48V直流电压大于汽车、摩托车灯泡的24V直流电压,因而电动自行车灯泡的钨丝直径要小于汽车、摩托车灯泡的钨丝直径。当电动自行车灯泡在通电点亮状态下行驶时,灯丝发光时的2000℃以上的高温使其延伸变软下垂,在电动自行车行驶的震动下,使得灯丝相邻的螺圈容易发生并圈的现象,造成短路,短路处可能会出现亮点,出现亮点处易使散光聚于某一点,造成光型不均匀现象;同时,亮点处的溶点达到一定时,容易烧毁灯丝,导致电动自行车灯泡的使用寿命较短,影响电动自行车夜间的行驶安全。
发明内容
为了提高现有的电动自行车灯泡的使用寿命,以提高电动自行车夜间行驶的安全保障,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经久耐用、制造成本较低的并且能抗震的电动自行车灯泡。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电动自行车灯泡,包括玻壳、灯丝、玻璃芯柱、灯头、灯丝支架、杜美丝A和杜美丝B;所述玻壳固定在灯头的上部,所述灯丝的中央为螺旋形,两端为直线形,该灯丝横置在灯丝支架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灯丝支架的支杆A和支杆B的顶端上,所述支杆A和支杆B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玻璃芯柱的上部;所述玻璃芯柱固定在灯头的底部中央,所述杜美丝A和杜美丝B的上端分别与支杆A和支杆B的下端连接;还包括直立的灯丝支撑杆,所述灯丝支撑杆的上端成钩形套在灯丝的中部,该灯丝支撑杆的下部固定在玻璃芯柱的上部。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前述的电动自行车灯泡,其中所述灯丝支撑杆为钼丝。
由于采用了以上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灯泡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灯泡灯丝支撑杆的上端成钩形套在灯丝的中部,托住了灯丝,减少了灯丝通电发热延伸变软的下垂量,相对稳定了灯丝的形状。虽然电动自行车行驶有震动,在灯泡点亮时,由于有了灯丝支撑杆的支撑,灯丝不易晃动,灯丝中央相邻的螺圈也不易产生并圈而造成短路,光型不均等现象,从而延长灯泡的寿命。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特点,将通过下面优选实施例的非限制性说明进行图示和解释,这些实施例,是参照附图仅作为例子给出的。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主视图;
图2是图1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图2所示,本实用新型的电动自行车灯泡,包括玻壳1、灯丝2、玻璃芯柱3、灯头4、灯丝支架5、杜美丝A61和杜美丝B62。在灯头4的上部固定有玻壳1;灯丝2横置在灯丝支架5上,其两端分别固定在灯丝支架5的支杆A51和支杆B 52的顶端上;该灯丝2为中央螺旋形,两端直线形的结构;本实施例的灯丝支架5为上大下小的“V”形,该灯丝支架5的支杆A51和支杆B 52的顶端分别与灯丝2两端固定连接,支杆A51和支杆B52的下端分别固定在玻璃芯柱3的上部;玻璃芯柱3固定在灯头4的底部中央,杜美丝A61和杜美丝B62的上端分别与所述支杆A51和支杆B52的下端连接;灯丝支撑杆7呈直立状,材质为耐2600℃高温的钼丝,其上端成钩形套在灯丝2中部的螺旋形上,其下部固定在玻璃芯柱3的上部。电动自行车行驶时虽然有震动,灯泡点亮时,由于有直立的灯丝支撑杆7对横置的灯丝2中部的支撑,使灯丝2不易晃动,灯丝2中央相邻的螺圈也不易产生并圈而造成短路、光型不均等现象,延长了电动自行车灯泡的使用寿命。
除上述实施例外,本实用新型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实用新型要求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镇江震东电光源有限公司,未经镇江震东电光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07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