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腔内介入导管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8060.8 | 申请日: | 2007-05-29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56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吴凌庚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厂 |
主分类号: | A61B18/04 | 分类号: | A61B18/04;A61B17/00;A61L29/02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周新亚 |
地址: | 215129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介入 导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腔内介入导管,特别适于治疗前列腺炎及其他前列腺疾病。
背景技术
前列腺疾病是男性常见的多发病,特别是前列腺炎是近期青、壮年男性的多发病。通常对前列腺炎的治疗分为手术治疗、药物治疗和非手术非药物治疗三类,以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虽然危险性小、但需要长期服药,往往是药停复发,不能根治,治疗起来是见效慢、时间长、费用高、并对身体产生抗药性。手术治疗痛苦大、术后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特别是对中青年病人来说,基本不采用该方法。近年来国内外兴起的各种热疗法,如微波2450MHz频率的微波源和0.2MHz的方形波的射频以及红外线等方法是依靠尿道内环形电极与体表板状电极间电场强度产生热效应起治疗作用,曾取得60%的近期疗效,可是由于其治疗一温度均在43C-48C之间,并不能杀死前列腺细菌及组织,故仍属于理疗范围,不能达到治愈之目的,若将治疗温度提高到60C以上,虽然能治愈但疼痛严重需在麻醉下进行,同时为防止损伤还得考虑尿道冷却问题,如操作不当有一定的危险性。九十年代,我国开展了“电化学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工作,研究成果表明“电化学疗法治疗中,电极针可产生的最大不可逆损伤以电极为中心半径不大于10mm,半径10mm内的不可逆损伤随治疗电量的增加损伤范围逐渐扩大,但损伤达到电极以外10mm半径后,无论增加多少治疗电量,损伤范围均不再扩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消除病人的不良反应,使之在安全可靠、基本无痛苦条件下接受治疗、不产生热损伤且管体全部采用无毒医用四腔硅胶一次成型的腔内介入导管。
本实用新型的腔内介入导管,主要包括管体,管体前端设置一便于引入前列腺内腔的导头,管体内设有多道内腔道,管体前部设置有定位气襄,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注液管、排液管、电极插头和气襄注水管或气襄注气管,所述管体内设有的多道腔道分别为注液腔、排液腔、电极腔和气襄腔,且与管体后端设有的注液管、排液管、电极插头和气襄注水管或气襄注气管相连通,气襄前端设有与注液腔连通的出水孔,管体前部设有与排液腔连通的排液孔,管体的气襄后表面缠绕有电极丝,电极丝穿过电极腔与管体后端的电极插头连接。
所述导管管体外径为2.5-6mm,排液腔位于管体中部,排液腔外径为1.5-4mm,注液腔、电极腔和气襄腔位于管体壁内。
所述注液管端头设有注液帽,气襄注水孔端头设有单向阀。
所述电极丝正极穿过电极腔与电极插头相连,电极丝负极呈螺旋状缠绕于管体外壁上,缠绕长度为15mm~25mm。
所述导管选用无毒医用硅胶材料。
所述管体上设有一条横向蓝线,蓝线从管体前端开始至管体后端结束。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在于:
由于本实用新型腔内介入导管采用医用硅胶一次成型的四腔管,柔软光滑、无接口缝隙,容易导入尿道;管体上设有一条横向蓝线从管体前端开始至管体后端结束,医生可以通过B超、X线等任何辅助方式定位,减轻病人的痛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A-A剖视图。
图中:1、管体;2、导头;3、注液腔;4、排液腔;5、电极腔;6、气襄腔;7、注液管;8、排液管;9、电极插头;10、气襄注水管或气襄注气管;11、出水孔;12、排液孔;13、电极丝;14、注液帽;15、单向阀;16、蓝线;17、气襄。
具体实施方式
附图非限制性公开了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厂,未经苏州新区华盛医疗器械厂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806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印刷全息揭开式数码防伪标识
- 下一篇:改进型双向置管硬膜外穿刺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