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层注塑模具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950.7 | 申请日: | 200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190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发明(设计)人: | 查鸿达 | 申请(专利权)人: | 查鸿达 |
主分类号: | B29C45/32 | 分类号: | B29C45/32;B29C45/27;B29C45/3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518000广东省深圳***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多层 注塑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层注塑模具。
背景技术
文献CN2231174Y公开了一种多层注塑模具,它可以同时生产多个产品,能显著提高生产效率。但其不足是,在开模时,各个产品的浇口与主流道难于分离,导致开模困难,甚至产品报废。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开模时各个产品的浇口与主流道内塑料能可靠分离的多层注塑模具。
该多层注塑模具,包括顺序层叠的定模、多个中间模、动模;相邻的中间模之间、定模与中间模之间以及中间模与动模之间形成多个分型面,各分型面上有型腔和与型腔相通的分流道,主流道穿过定模、中间模、动模并与各分流道相通;定模、动模分别与定模板、动模板相邻接;动模内的主流道的内径小于中间模及定模内的主流道内径;在主流道内设置外径等于动模内主流道内径的拉料杆,拉料杆端部与动模板连接;拉料杆外表面上设置凹部;在朝向定模一侧的中间模表面上的位于主流道与分流道相接处设置刀刃部。
为了描述方便,中间模以两个为例进行说明,参见图1、2、4,与定模相邻的为中间模26,另一个为中间模27。定模2与中间模26之间、相邻的中间模26、27之间以及中间模27与动模1之间形成三个分型面X、Y、Z,各分型面上均有型腔28和与型腔相通的分流道,主流道13穿过定模、中间模26、27、动模并与各分流道相通。下面说明其在分型控制系统控制下的开模过程。
步骤1:开模开始时,两个中间模、动模1、动模板15(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一起移动先与定模2分离;
步骤2:中间模27、动模1、动模板15(保持相对位置不变)一起移动再与中间模26分离;
步骤3:动模1、动模板15移动再与中间模27分离;
步骤4:动模板15移动与动模1分离。
该过程属于现有技术,不多赘述。下面详细说明开模过程中各个产品的浇口与主流道内塑料分离过程。
在上述步骤1中,两个中间模、动模1、动模板15相对于定模2移动时,拉料杆3端部由于连接在动模板15上,拉料杆3也相对于定模2移动。由于伸入定模2内的拉料杆3的外表面上有凹部4,所以,位于定模内的主流道内的塑料5与拉料杆的外表面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塑料5与拉料杆3一起相对于定模2移动,定模内的主流道内的塑料5便与料筒6分离。
在上述步骤2中,中间模27、动模1、动模板15相对于中间模26移动时,拉料杆3端部由于连接在动模板15上,拉料杆3也相对于中间模26移动。由于伸入中间模26内的拉料杆的外表面上有凹部7,所以,位于中间模26内的主流道内的塑料8与拉料杆的外表面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塑料8与拉料杆3一起相对于中间模26移动。因为在朝向定模一侧的中间模26表面9上的位于主流道与分流道12相接处设置刀刃部10。所以,当塑料8与拉料杆3一起相对于中间模26移动时,刀刃部10的刃口11即将主流道13与分流道12连接处的塑料14切断,实现了分型面X上的产品的浇口与主流道内塑料的可靠分离。
在上述步骤3中,动模1、动模板15相对于中间模27移动时,拉料杆3端部由于连接在动模板15上,拉料杆3也相对于中间模27移动。由于伸入中间模27内的拉料杆的外表面上有凹部16,所以,位于中间模27内的主流道内的塑料17与拉料杆的外表面的摩擦力较大,因而,塑料17与拉料杆3一起相对于中间模27移动。因为在朝向定模一侧的中间模27表面18上的位于主流道与分流道19相接处设置刀刃部20。所以,当塑料17与拉料杆3一起相对于中间模27移动时,刀刃部20的刃口21即将主流道13与分流道19连接处的塑料22切断,实现了分型面Y上的产品的浇口与主流道内塑料的可靠分离。
在上述步骤4中,动模板15相对于动模1移动时,拉料杆3端部由于连接在动模板15上,拉料杆3也相对于动模1移动。由于拉料杆外径等于动模1内主流道内径,所以,位于拉料杆外径上的塑料17、塑料8、塑料5等塑料便不能通过动模1内主流道,因而,拉料杆3移动时,塑料17、塑料8、塑料5便与拉料杆3实现分离,分型面Z上的产品的浇口(分流道24内塑料形成)与塑料17、塑料8、塑料5连接在一起。这样,经过后续的工序即可将该浇口、塑料17、塑料8、塑料5等去除。
在上述的开模过程结束后,再由注塑机的出模系统(气动的或者机械的)将塑料产品顶到模外,参见图3。
本实用新型中的分型控制系统、及出模系统等均属于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在注塑时锁模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在开模状态示意图。
图3是图1在出模状态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查鸿达,未经查鸿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95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