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热磁可调断路器用电磁脱扣装置改良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7702.2 | 申请日: | 2007-05-18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63322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5-21 |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春;黄长衡;孟祥华;付正刚;肖柏桃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州中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71/24 | 分类号: | H01H71/24 |
| 代理公司: | 昆山四方专利事务所 | 代理人: | 盛建德 |
| 地址: | 215300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可调 断路 器用 电磁 装置 改良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调式热磁断路器,尤其是一种热磁可调断路器用电磁脱扣装置改良,是通过电磁脱扣装置调节达到热磁断路器的可调节。
背景技术
目前普通不可调断路器的开关结构(如图1和图2所示)主要由灭弧系统1、手炳2、触头系统3、过电流脱扣器4,传动机构组成,由于整个开关零件较多,结构复杂;但保护功能单一,必须一一对应额定电流,满足不了实际需要及市场要求,使得使用成本较高;
为此有业者开发了电子式可调断路器,它同时具有过载保护特性和短路保护特性。但根据近三十年来的用户反馈信息,证明电子式可调断路器存在各种不稳定性(即抗动作、误动作)。因此,目前用户使用的电子式可调断路器全为国外品牌。例如:西门子、ABB、施耐德和三菱等公司,国内品牌电子式可调断路器市场占有率几乎为零。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热磁可调断路器用电磁脱扣装置改良,该电磁脱扣装置改良增加的可调结构简单、可靠性高且成本增加较小。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热磁可调断路器用电磁脱扣装置改良,包括每极有一个固定电磁构件,它由流过导体的电流激励,以及一个可动衔铁,它被吸向该固定电磁构件,以此操动该脱扣装置动作,设有一转轴,转轴枢接支架上,支架固定于本体,转轴下面设有推动块,推动块与可动衔铁的数量、位置相匹配,通过转轴的转动,推动块可推移可动衔铁往固定电磁构件方向移动,转轴上设有一肩部,又支架上设有一旋钮,旋钮下面周边形成呈圆弧形渐近降低的凸台,凸台下方是肩部,通过旋钮的正向或反向旋转使凸台慢慢下压或上移开肩部,这时转轴相向或背向可动衔铁转动,推动块慢慢推移可动衔铁相向或背向固定电磁构件移动,以此调节可动衔铁与固定电磁构件两者间间隙的距离。
设有两个支架,分别固定于本体两侧,转轴两端分别枢接于对应支架。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电磁脱扣装置是一个响应瞬时高平过电流的机构。在没有异常电流的情况下,每个可动衔铁由一弹簧偏压离开相关的固定电磁机构,形成可动衔铁与固定电磁机构件之间的间隙,本例是通过调整所述间隙的大小,实现热磁断路器的可调;本例通过转轴、推动块、旋钮和凸台来配合调节所述间隙,可适应不同的瞬时保护电流、具不同的瞬时保护,且可调结构简单、工作性能稳定和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为目前所用热磁断路器的平面结构图;
图2为目前所用热磁断路器的部视结构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设于热磁可调断路器中的平面结构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设于热磁可调断路器中的剖视结构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旋钮示意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和旋钮组合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和旋钮组合立体图;
图8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和旋钮另一视角组合立体图;
图9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支架和旋钮立体分解图;
图10为本实用新型所述的转轴示意图;
图11为本实用新型设于热磁可调断路器中的局部部视结构图(为传动机构);
图12为本实用新型设于热磁可调断路器中的局部平面示意图;
图13为本实用新型热磁断路器中过电流脱扣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一种热磁可调断路器用电磁脱扣装置改良,包括每极有一个固定电磁构件,它由流过导体的电流激励,以及一个可动衔铁1,它被吸向该固定电磁构件,以此操动该脱扣装置动作,设有一转轴2,转轴枢接支架3上(通常本体两侧各设一支架,转轴两端分别枢接对应支架,这样转轴就可在两支架间自由转动),支架固定于本体,转轴下面设有推动块4,推动块与可动衔铁的数量、位置相匹配,通过转轴的转动推动块可推移可动衔铁往固定电磁构件方向移动,转轴上设有一肩部5(肩部一般设在转轴侧面),又支架上设有一旋钮6,旋钮下面周边形成呈圆弧形渐近降低的凸台7,凸台下方是肩部,通过旋钮的正向或反向旋转使凸台慢慢下压或上移开肩部,这时转轴相向或背向可动衔铁转动,推动块慢慢推移可动衔铁相向或背向固定电磁构件移动,以此调节可动衔铁与固定电磁构件两者间间隙的距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州中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未经苏州中菱电器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70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辊道直角度摇臂装置
- 下一篇:具免持听筒的无线网络电话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