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自动绕线打把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7530.9 | 申请日: | 200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7747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19 |
发明(设计)人: | 韩满林;卢建生;陈星;居恒书;王苏宁;刘晓强;马云鹏;苏根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F42B3/195 | 分类号: | F42B3/195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翼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 代理人: | 汤志武;查俊奎 |
地址: | 210046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绕线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绕线打把设备。
背景技术
民用爆破器材非电导爆管行业使用的导爆管在国内工艺技术与自动化水平较低,十多年来,国内导爆管行业导爆管下线打把均采取劳动力密集型,以手工操作为主的工艺方法,劳动强度特别大,生产效率很低,材料浪费严重,产品质量差,成本高,严重影响了该技术的推广利用和市场占有率。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生产效率高、劳动强度低、产品质量好的自动绕线打把机。
该线把打把机,包括机架,放线盘,一对平行的绕线柱,在绕线柱一侧的、包括绕线头的、并带动绕线头运动的绕线机构,还包括转动机构和在绕线柱另一侧的夹紧机构、线把移动机构、剪切机构;绕线柱通过与其垂直相连的转轴与转动机构连接;夹紧机构包括一对相对移动的夹紧板,夹紧板的相对夹紧面平行于绕线柱的轴向;线把移动机构包括夹子及与夹子连接的平移机构,夹子包括一对相对移动的夹板,夹板的相对夹紧面平行于绕线柱所在的平面;平移机构可沿平行于绕线柱的方向运动;剪切机构包括一对在垂直于绕线柱方向相对运动的剪臂。
该设备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了劳动强度、并保证了产品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线把移动机构5在右端时)。
图2是图1的俯视图。
图3是图1中的线把移动机构5在左端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2中夹紧机构4的左视图(在松开状态时)。
图5是图2中夹紧机构4的左视图(在夹紧状态时)。
图6是图2中线把移动机构5在夹紧状态时结构示意图。
图7是图1中的导线绕制在绕线柱上时的导线与绕线柱的左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3中所述绕线打把机,是一个两头的绕线打把机,就是说,它可以同步绕制两个线把。当然,本发明完全可以制成更多头(如5头、7头)的绕线打把机,其原理与本实施例所述的两头绕线打把机无实质区别。
为了描述清楚和方便,下面着重描述完成一个线把绕制的设备结构及其工艺步骤。图中绕线打把机包括机架,放线盘1,包括绕线柱21在内的转动机构2,在绕线柱21左侧的绕线机构3,绕线柱21右侧的夹紧机构4、线把移动机构5、剪切机构6。机架将各部分有机地连接起来。
转动机构2包括一对平行的上下两个绕线柱21,上下两个绕线柱21通过与其垂直相连的两根转轴23与上下两个齿轮24连接,上下两个齿轮24与上下两根齿条25啮合。两根齿条25与传动机构(未示出)连接,实现同步移动,带动上下两个绕线柱21绕轴23转动。转轴23、齿条25设置在机架上。
绕线机构3包括中空的绕线头31、连接绕线头31的运动板32。运动板32的侧边与垂直轨道33在上下方向滑动连接。滑快35与垂直轨道33连接,同时滑块35伸入水平轨道34中,滑块35可沿着水平轨道滑动。运动板32与绕线动作机构连接(未示出),在绕线动作机构的带动下,运动板32便在水平或/和垂直方向运动,连接在运动板32上的绕线头31便能完成在上下两个绕线柱21上的8字形运动轨迹(参见图7)。水平轨道34设置在机架上。绕线动作机构可以由平面双摇杆机构完成,以实现预定轨迹,该技术属于现有技术,不再描述。
参见图5、4,夹紧机构4为两个,并沿绕线柱轴向排列。夹紧机构4的组成:固定夹紧板42固定连接在平动杆41上;活动夹紧板43的上部与固定夹紧板42相对,中部与平动杆41通过轴44转动连接,下部通过轴45与夹紧动作杆46转动连接。活动夹紧板43上部和固定夹紧板42的相对夹紧面平行于绕线柱的轴向。传动机构(未示出)与夹紧动作杆46连接,以带动其移动(平动)。夹紧动作杆46移动,即带动活动夹紧板43在垂直于绕线柱轴向的平面内绕轴44转动,使得活动夹紧板43的上部相对于固定夹紧板42移动,实现对在活动夹紧板43上部与固定夹紧板42之间的导线的夹紧或松开。在活动夹紧板43上部、固定夹紧板42的相对夹紧面上,各设置有通过电线47与电源连接的加热块48、49。当活动夹紧板43、固定夹紧板42将导线夹紧时,加热块48、49即对被夹紧的电线进行加热,使得导线的外皮成融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753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动态回转窑筒体外轮廓激光扫描测量仪
- 下一篇:旋转淋浴喷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