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新型木框架剪力墙侧向水平加载装置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6981.0 | 申请日: | 2007-05-14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781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 发明(设计)人: | 刘雁;倪春;卢文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扬州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3/08 | 分类号: | G01N3/08;E02D33/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鸥 |
| 地址: | 225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木框 剪力 侧向 水平 加载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加载装置,特别涉及一种木框架剪力墙侧向水平加载装置。
背景技术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木框架剪力墙试件试验时,其顶梁板上的方钢管既模拟楼盖或上层墙体的作用,又作为水平荷载传递梁将液压伺服设备产生的力或位移通过连接螺栓传递到木框架剪力墙上,如图1所示。这种试验方法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因为钢材与木材刚度相差较大,用方钢管1模拟楼盖或上层墙体的作用欠准确。
2.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墙顶的方钢管1作为荷载传递梁对下层木框架剪力墙的受力性能有很大影响,其试验所得木框架剪力墙的承载能力偏高。
3.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试验时,其墙体在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侧向变位,局部转动由于方钢管1的限制而明显偏小。
4.无抗上拨装置的木剪力墙试件2试验时,由于方钢管1的作用,墙骨柱与底梁板的分离偏低。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新型木框架剪力墙侧向水平加载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新型木框架剪力墙侧向水平加载装置,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方钢管置于木框架剪力墙墙顶外,在其侧面上连接外钢板,在外钢板上锚结呈垂直方向的二根滑轨,滑轨上安装滑块并通过滑块与内钢板连接;将空心钢管插入方钢管、外钢板的孔洞中,并与内钢板连接,在空心钢管两端安装轴承,将圆钢杆插入轴承中,圆钢杆与中心钢板连接,中心钢板与木框架剪力墙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不约束木框架剪力墙受力后的转动与上拨,同时该侧向水平加载装置能与木框架剪力墙同步转动与移动并仍能继续传递水平力。由于该装置仅与墙顶点接触,不影响在试验木框架剪力墙上安装楼盖或上层墙体,以便通过试验了解楼盖或上层墙体的作用。利用新型木框架剪力墙侧向水平力试验装置进行试验,其试验结果与传统试验方法相比,侧向水平承载力平均减少12%,侧向变位平均增加10%,得到了木框架剪力墙在侧向水平力作用下较为真实的受力性能。
附图说明
图1——现有木框架剪力墙典型加载装置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2——本实用新型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3——局部细节。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2、3所示,在方钢管1的侧面和外钢板4上开相同大小的孔洞,然后用角焊缝焊接并安装外钢板4,安装时孔洞对齐;在外钢板4上垂直方向上安装滑轨5(二根滑轨,在每一滑轨5上安装二只滑块),并利用高强螺拴将滑块与内钢板3锚结,这样内钢板3就可随滑块垂直移动,在内钢板3中部开有园孔;将空心钢管6插入方钢管1侧面和外钢板4的孔洞中并与内钢板3焊接;空心钢管6两端安装轴承8,在轴承8中插入圆钢杆7,圆钢杆7与中心钢板9焊接,最后将中心钢板9与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墙顶通过螺栓连接。
进行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侧向水平加载试验,方钢管1受水平力后,将其受力通过外钢板4、滑轨5、内钢板3传给空心钢管6,空心钢管6继续将力传给轴承8,轴承8将力通过圆钢杆7传给中心钢板9,最后通过螺栓将水平力传至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
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受力后的垂直变位由于滑轨5的随动而不受限制,受力后的局部转动由于轴承8的随转也无阻碍。同时,整个装置在滑轨5与轴承8变位后仍能继续传递水平力,直至木框架剪力墙试件2发生破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扬州大学,未经扬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98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