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文物保护流动车无效
| 申请号: | 200720036979.3 | 申请日: | 2007-05-11 |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1183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13 |
| 发明(设计)人: | 龚良;倪明;奚三彩;万俐;张金萍;王勉;朱一帆;徐飞;周建林;徐哲;刘慧云;郑冬青;范陶锋;蒋凤瑞;陈潇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博物院 |
| 主分类号: | B60P3/14 | 分类号: | B60P3/14;B44D7/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中新达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孙鸥 |
| 地址: | 2100***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文物保护 流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文物保护设施,特别涉及一种田野文物保护的流动车。
背景技术
在文物尚未考古出土前,文物所处的地下埋藏环境趋于稳定,文物也就处于一个相对、暂时的动态平衡之中。但随着考古的发掘,文物所处的原固有平衡状态被打破,特别是温度、湿度、光的骤变,使文物产生一个突变过程。这一环境骤变过程直接产生包括肉眼能观察到的有机质文物腐化、灰化等现象,无机质文物存在酥解、破损等延续性破坏的发生。如秦兵马俑出土后,经过一定时间,或长或短,兵马俑上的彩色已经变色,兵马俑部分脱落等。这是目前考古界所遇到的难题。
在本实用新型发明之前,考古工作者为了解决文物出土时的这一突变过程,使文物尽可能少被破坏,通常在考古发掘过程中同步进行保护工作,一是抢救性保护,二是遗址、遗迹类现场保护。但是,文物出土的这一突变过程依然无法得到有效解决。这主要是文物所在地大都是比较偏僻的农村荒野,一旦文物暴露在空气中,这些地方所在县、市级博物馆中没有配备专门的文保人员和技术设施,无法进行即时保护。例如纸本字画的裱纸脱落、泛黄焦脆、霉烂腐朽;竹木漆器槽朽、霉变、扭曲变形及收缩开裂;石质文物风化剥落等。只有等待大城市的考古专家赶来,而这需要时间。还有,就是一部分急需修复和保护的文物须运送到专门的保护单位进行保护和修复,这也需要一个过程,需要时间。在这个时间里,文物就有可能已经遭受破坏。另外,对大规模的现场文物是无法搬运的,而这种文物极易在空气中遭受破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克服上述缺陷,设计、研制一种装载文物保护设备和仪器的可以流动的车。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文物保护流动车,其主要技术特征在于将发电机、水泵及水箱、废气处理器设置在汽车车厢体一侧上,将冷冻/充氮/脱酸设备、恒温箱、恒湿箱放置在车厢体内,将便携式仪器储存柜固定的车厢体上。
本实用新型的优点和效果在于利用车辆的流动性,能够做到及时、快速、便携、安全地参加文物所在现场的保护,产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具体体现在:
(1)对考古现场出土的文物及时地进行保护,能够最大程度地减少出土文物的损坏;
(2)对异地馆藏文物能够较大规模地进行保护,文物不需要进行长途运送,确保文物的安全;
(3)对古建筑,特别是建筑的木构形式、损伤情况进行探测,对建筑上的彩绘成分等进行无损检测分析,进而采用适宜的保护方法;
(4)对考古现场、博物馆、古建筑环境及周边环境进行检测对比分析。
附图说明
图1——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将发电机1、水泵及水箱2、废气处理器3设置在汽车的车厢体4一侧上,将冷冻、充氮、脱酸设备5、恒温箱6、恒湿箱7放置在车厢体4内,二者之间用隔音板8隔开,以避免发电机1、水泵及水箱2、废气处理器3工作时发出的噪音;在车厢体4内将便携式仪器储存柜9固定在车厢体4上,在车厢体4上安装空调器10,在车厢体4内设置工作台11,便于文物考古工作者可以在车厢体4内现场工作。便携式仪器储存柜9内放置: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LTXF-901)、超声波多功能探测仪(USE2000)、便携式气体检测仪、OTS632N全站仪、SG8便携式pH/离子计、THP-2000(u)温度记录仪、体式显微镜和工业内窥镜(EMV-3000)。
应用时,分为多种情形。下面一一分析、说明。
1.考古现场实施文物保护
如果文物发现现场在外地,可以迅速将本实用新型开至文物发现现场,将便携式仪器储存柜9内储存的各种仪器取出至现场,进行各种初步的分析、取样;对考古出土文物进行环境的控制以减少由于环境的突变而引起文物损坏,及时将文物移入恒温箱6、恒湿箱7内;针对仅有器形的遗迹,由于土壤化过程使其质地结构疏松、脆弱且不定型,可利用冷冻/充氮/脱酸设备5先进行液氮冷冻,然后经包装后运回实验室妥善处理;选择适当的仪器进行现场检测是一种必要的技术手段,可从便携式仪器储存柜9内取出相应的仪器进行分析,如检测文物本体成分所含元素时用便携式X荧光分析仪(LTXF-901);检测文物损伤情况(裂痕、虫蛀等)用超声波多功能探测仪(USE2000);检测馆藏环境或者墓葬内部环境时用便携式气体检测仪;古建筑放样、地形测量及控制点测量等测量工作用OTS632N全站仪;检测文物试样酸度用SG8便携式pH/离子计;记录文物现场温度时用THP-2000(u)温度记录仪;检测文物表面形貌体式显微镜;观察文物隐蔽部位用工业内窥镜(EMV-3000)。
2.异地馆藏文物保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博物院,未经南京博物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9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