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956.2 | 申请日: | 200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718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王世和;黄娟;鄢璐;明劲松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C02F3/10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叶连生 |
地址: | 21009***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潜流 人工 湿地 堵塞 进水 分布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人工湿地进水的分离、分布方法与装置,属于环境保护设备制造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人工湿地是一种新型生态污水处理技术,适用于我国广大中小城镇及乡村地区的污水处理,不仅具有良好的有机物去除效果,而且具有较高的除磷脱氮功能。此外,它还具有运行管理方便及工程造价低等优良特性。但从目前已有的工程实践看,由于进水水流分布不均,导致人工湿地中水流的短流、偏流、沟流,大大降低了人工湿地的可利用空间,进而影响到人工湿地的负荷与处理效果。再且,进水中大量悬浮物因分离不良而进入人工湿地,极易造成湿地特别是湿地头部的堵塞,大大降低水力传导率,降低水力负荷或造成潜流湿地的表流化。据美国环保局对100多个运行中人工湿地的调查,有近一半的人工湿地系统在投入使用后的5年内形成了堵塞。过度的堵塞导致湿地水力流通不畅,处理效果下降、运行寿命缩短,不得不采取修复措施。
人工湿地的堵塞过程实质上是有效孔隙率减少的过程。在湿地进水区,由于带入湿地的固体颗粒的累积而导致水力传导率降低和停留时间缩短。对人工湿地进水区的研究表明,人工湿地有机物的累积主要在表面和深度100mm以上的填料层。因此,在人工湿地进水区增设防堵塞进水分布器不仅可防止或大大降低湿地的堵塞,且使水流分布均匀,从而大大提高人工湿地的使用功能和运行稳定性,对配套人工湿地全流程处理技术和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实用新型针对人工湿地的上述问题,提出了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针对上述人工湿地中经常出现的堵塞和分布不均的问题,提供了一种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通过该装置的来流分布,使人工湿地进水在全幅宽、全深分布均匀;同时控制进水中的无机沉淀物、漂浮物及粗大有机物进入湿地,解决有机质的局部积累问题,降低湿地的堵塞几率,保证湿地系统正常运行。
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潜流型人工湿地防堵塞进水分布装置包括穿孔管、防冲击挡板、集水沉淀槽、格栅、砾石区,多孔布水花墙;其中,在集水沉淀槽的进水面的上部设有穿孔管,在集水沉淀槽中正对着穿孔管的进口设有防冲击挡板,在集水沉淀槽的另一面即出水面的上部设有格栅并与位于集水沉淀槽旁的砾石区的进水面连通,砾石区的出水面设有多孔布水花墙,多孔布水花墙的外面为本分布器的出水面。穿孔管外表面的上下两侧交错设有通孔。
进水区设置穿孔管,使来流沿宽度方向均匀分布,避免进水流线过于集中,减小局部冲击,有利于无机物和颗粒态有机物的沉降分离。
防冲击挡板随集水沉淀槽宽度而设,可起导流作用,改变水流方向,增加流程,有效防止进水短流现象,使进水中大部分悬浮物在重力及离心力作用下沉入槽底泥斗,促进泥水分离。
污水中一定粒度的无机物和有机悬浮物过多往往会导致湿地前部发生堵塞,因而必须对其进行隔离和沉淀。集水沉淀槽沿湿地全宽而设,污水为竖流式流动,无机物和有机悬浮物在槽内被隔离、沉淀,可以避免或大大减缓堵塞进程。
格栅设置于集水沉淀槽出水堰中上部,沿湿地全宽而设。主要去除集水沉淀槽出水中的大块漂浮物。
砾石区内均匀填配一定粒径的砾石,起到控制水流流速、降低动能的作用,同时保证湿地进水的断面均匀性。
多孔布水花墙随湿地全宽而设,至上而下均匀布孔,控制湿地进水均匀分布,确保湿地水流以平行流流出,保证湿地系统稳定可靠运行。
有益效果: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湿地前端设置集水沉淀槽、格栅,使进水中可能引起湿地堵塞的一定粒度的无机、有机悬浮物、漂浮物、沉淀物在分布器内进行隔离和沉淀,降低局部积累浓度,使其不致进入人工湿地处理段引起堵塞,或减缓湿地堵塞进程,延长湿地运行寿命;
2)本实用新型作为人工湿地的进水分布器,通过多孔管和布水花墙,可以达到集中来流、分布式入流的效果,使人工湿地全幅宽、全深度方向均匀布水;
3)本实用新型采用集水沉淀槽和格栅去除的漂浮物和沉淀物集中于沉淀槽表面或沉淀于槽底便于定期进行清除,运行维护简单;
4)本实用新型通过集水沉淀槽、格栅与湿地处理段有机融为一体,大大减轻了湿地工程的施TT作量,方便实用,对人工湿地技术的进一步推广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附图说明
图1为人工湿地总平面图,包括进水区1、处理区2、出水区3三部分。
图2为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平面图。
图3为防堵塞人工湿地进水分布器立面图。
图4为穿孔管1-1布水装置平面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南大学,未经东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95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使用副冷却盘管技术的热泵系统
- 下一篇:风扇框体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