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902.6 | 申请日: | 2007-04-27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46931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4-16 |
发明(设计)人: | 黄东辉;赵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宜兴市裕隆环保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10 | 分类号: | C02F3/10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地址: | 21421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处理 悬浮 生物 填料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水处理用生物填料,尤其是用于生物流化床和漂浮滤池的填料。
背景技术
生物流化床填料或漂浮滤池填料,是好氧微生物重要载体,其性能直接影响水处理效果。
中国专利87101072.0公开的用于废水处理生物流化床和漂浮滤池,内外表面粗糙无光泽或兼具规则或无规则条纹的中空开口塑料短管,其比重为0.4到被处理液体的比重。此填料的不足,一是比表面积相对偏小,二是对泡气无切割作用,不利于氧利用率的进一步提高。
中国专利02245596.5公开的水处理用柱状中空滤料,结构为中空薄壁短管。也同样基本存在上述不足,因此推荐作为滤料使用。
中国专利200320115550.5公开的柱形悬浮填料,其结构为柱形外侧支撑体框架,棱上向内均匀地分布有向心条,上下两端分别布置有导向板。此填料形状、结构复杂,制造难度大,并且比表面积仍然不够大。
因此仍有值得改进的地方。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比表面积大,并对气泡有切割作用的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
实用新型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中空短管填料内增设两环圈,并以多个径向辐射筋条连接各环圈,以及将短管外圈制成锯齿状,和采用0.3-0.6高径比,这样既增加了填料的比表面积,同时由于多个径向辐射筋条,和合适的高径比,使得填料在水中流动时,还能形成对曝气气泡的切割作用,从而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实现本专利目的。具体说,实用新型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包括比重略小于处理水呈悬浮状态的中空塑料短管,其特征在于中空塑料短管有三个大致同心环圈组成,三环圈间有多个规则或不规则径向筋片连接,短管外圈呈剧齿状,短管高径比0.3-0.6。
实用新型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由于采用大致同心的多环圈、径向筋片及锯齿外环圈结构,将短管填料内部空间分割成若干微生物生长小空间,不仅大大提高了填料的比表面积,比表面积可以达到300-500M2/M3以上,加大了微生物负载量大,可以高达18-40g/L,从而提高了生物流化床和漂浮滤池容积负荷,容积负荷可高达16kgBOD5/m3.d;而且径向连接筋片以及合适的高径比,还使得填料在流动时具有翻滚作用,因而具有很好的对气泡切割作用,有利于提高曝气充氧利用率。并且筋片结构,还使得填料具有足够的稳定结构及抗冲击强度,在生物流化床和漂浮滤池中使用,不易因碰撞变形、破损,使用寿命长。再就是,外圈锯齿结构,不仅有利于增加填料表面积,而且还具有加强作用及分解相互撞击力,同样对提高、延长使用寿命是有利的,并且此结构对填料表面生物膜更新也是较好的。试验确定的恰当高径比,不仅有利于填料在空气和/或水流搅动作用下呈翻滚流动,形成对气泡的切割作用,而且使填料具有合适的好氧和兼氧微生物生长环境,通过调节高径比,可以获得所需设计微生物好氧和兼氧比,以及内微生物更新周期。填料比重略小于处理水比重,使挂膜后基本达到或接近处理水比重,可以满足流化床或漂浮滤池流化及漂浮要求,反应池内最大填料填充率高可以达到60-70%。此外,该结构生物填料空隙率高,可以达到96%以上,提高了填料各面与水接触,对提高处理效率也是有利的。
附图说明
图1为实用新型悬浮生物填料侧视图。
图2为图1A-A剖视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参见附图,实用新型水处理用悬浮生物填料1,由添加有抗老化剂、抗氧化剂、抗紫外线剂的塑料,经拉挤成有Φ5mm中心圈4、Φ13mm中间圈3、Φ25mm外锯齿圈2的三圈管结构,各圈间径向有若干连接筋片5连接,中间圈上还有短翅片6,填料比重为0.95-0.99g/cm3,并切成高度为10mm短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宜兴市裕隆环保有限公司,未经宜兴市裕隆环保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90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