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塑料软管灌装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355.1 | 申请日: | 2007-04-04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3666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如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如良 |
主分类号: | B65B3/04 | 分类号: | B65B3/04;B65B3/26;B65B51/10;B65B61/26;B65B61/24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曹祖良 |
地址: | 214187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塑料软管 灌装 | ||
1.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机架(25)的左侧安装定量加料机构,在机架(25)的右侧上部安装转盘(18),在转盘(18)上安装若干个用于定位待灌装软管的定位夹具(17);在转盘(18)上方的机架(25)上、沿着转盘(18)的转动方向依次设置用于向待灌装软管灌入物料的灌装机构、用于对软管的尾部内壁进行加热的内加热机构、用于对软管的尾部外壁进行加热的外加热机构、用于将软管的尾部封尾的封尾机构及用于切除软管尾部的多余部分的切边机构;在机架(25)的下部安装驱动机构,在该驱动机构的第一个动力输出端与转盘(18)之间设置用于间歇拨动转盘的间歇拨动机构,在驱动机构的第二个动力输出端设置凸轮机构,该凸轮机构用于拨动数个换向阀,每个换向阀用于控制对应的灌装机构、内加热机构、外加热机构或封尾机构的动作过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驱动机构中,电动机(24)安装于机架(25)的底部,电动机(24)的输出端与同样安装于机架(25)底部的减速机(26)利用皮带相互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间歇拨动机构中,分度槽轮(23)安装于转轴(22)的下端,在分度槽轮(23)上设置若干个径向凹槽,在该凹槽上具有允许拨叉插入槽内拨动分度槽轮(23)的开口,拨叉安装于转轮上,转轮利用传动机构与驱动机构的第一个动力输出端连接;转轴(22)安装于转盘(18)上。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凸轮机构中,若干个分配凸轮(29)安装于驱动机构的第二个动力输出端,每个凸轮用于拨动对应的换向阀(27)。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定量加料机构中,计量缸(33)安装于机架(25)上,在计量缸(33)上方的机架(25)上安装柱塞泵(36),计量缸(33)的活塞杆与柱塞泵(36)的下端连接,在柱塞泵(36)的上端安装料桶(1),在柱塞泵(36)的下部与灌装机构间利用连接管(37)相互连接,在对应于活塞杆的行程范围内有安装于机架(25)上的行程开关(30);在行程开关(30)与机架(25)间设置用于调节行程开关(30)相对于活塞杆的位置的调节机构。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灌装机构中,灌装咀升降缸(35)安装于机架(25)上,在灌装咀升降缸(35)的活塞杆上安装灌装咀(34),在灌装咀(34)的进口端与柱塞泵(36)的出口端之间设置连接管(37)。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内加热机构中,内加热驱动阀(2)安装于转盘(18)上方的机架(25)上,在内加热驱动阀(2)具有内加热推杆,在内加热推杆的下端安装内加热头(3),在内加热头(3)内设置可以伸至软管尾部内的电加热器及热气流出口,热气流出口与供气管(4)连接。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外加热机构中,外加热驱动阀(5)安装于转盘(18)上方的机架(25)上,外加热驱动阀(5)的外加热推杆(7)下端安装外加热头(9),该外加热头(9)在加热软管时允许软管的尾部插入其内,在外加热头(9)内有相对的两块电加热器,在电加热器与外加热头(9)间设置用于驱动两块电加热器合拢的移动机构,两块电加热器在加热软管时夹住软管的尾部,使软管的尾部从近似圆形变成长圆形。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封尾机构中,封尾阀(6)安装于转盘(18)上方的机架(25)上,封尾阀(6)上具有可以伸缩的封尾推杆(8),在封尾推杆(8)的下端设置封尾夹头(10),在封尾夹头(10)内设置允许软管尾部插入其内的空间及用于夹持软管尾部的两个相对的、且可以相互靠拢和分离的夹块,在夹块与封尾夹头(10)间设置用于驱动夹块夹住并压迫软管尾部的夹持机构。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塑料软管灌装机,其特征是:在切边机构中,切刀阀(14)安装于机架(25)上,在切刀阀(14)上有可以伸缩的切边杆(12),在切边杆(12)上安装移动切刀(13),在机架(25)的对应部位安装固定切刀(16),移动切刀(13)的刀刃在切割软管尾部的多余部分时,与固定切刀(16)的刀刃相互配合;在机架(25)上对应于切边机构的部位设置顶出机构;在顶出机构中,顶出缸(21)安装于机架(25)上,顶出缸(21)上有可以上下移动的顶出杆(20),顶出杆(20)上升时插入转盘(18)上的夹具(17)内,将已经切边的软管从其夹具(17)中顶出;在切边机构下方的机架(25)上设置用于收集边角料的集料斗(1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如良,未经李如良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35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