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多风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烧炉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335.4 | 申请日: | 2007-04-06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28505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2-27 |
发明(设计)人: | 何金龙 | 申请(专利权)人: | 何金龙 |
主分类号: | F23C5/08 | 分类号: | F23C5/08 |
代理公司: | 无锡市大为专利商标事务所 | 代理人: | 殷红梅 |
地址: | 215555江苏省常熟市辛庄***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风道 直筒式 高效 燃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多风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烧炉,具体地说是用于钢铁冶炼、化工设备、粮食加工、筑路机械等的烘干加热,以煤粉为燃料的燃烧炉设备,属于工业燃烧机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用于粮食烘干、钢铁冶炼、化工设备、筑路机械特别是沥青混合料搅拌设备上的煤粉燃烧炉,其主要由喷煤粉机、喷粉连接软管、柴油点火装置、鼓风机与煤粉燃烧炉组成煤粉燃烧器总成。其炉体结构通常是炉膛较大,而炉头喷火口位置处为喇叭形封口,炉膛内径比炉头内径大。在燃烧炉内的燃烧残留物容易结渣存留且结渣不易清除。由于炉头喷火口位置处采用喇叭形封口,尽管喷火口位置处及炉膛内部全部采用耐高温浇注料或耐火砖,高温火焰喷吹过程中,很容易将喷火口烧蚀掉,大大降低了耐火材料的使用寿命,甚至造成设备的损坏。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之处,从而提供一种多风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烧炉,其能使燃料煤粉与空气的混合均匀、充分、燃烧更彻底,热效率更高;采用直筒式喷火口不易烧蚀耐火材料及炉体,使用寿命大大延长,并能提高设备的使用安全系数;
本实用新型的主要解决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采用炉门、炉膛与炉头喷火管拼装成一体,在炉门设置有喷煤管、点火油管、内风道、喷煤风道、风机进气管道、外风道,喷煤管连接喷煤风道,点火油管固定在内风道内;内风道、喷煤风道、外风道均与直筒式炉膛相通。
所述的炉膛外部设有内壳体风道。所述的炉门、炉膛、炉头喷火管形状分别制成直筒式。
本实用新型与已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紧凑;体积小,效率高,功率损耗低;直筒式炉膛不易产生结渣,一旦形成结渣也容易清除;直筒式喷火口不易烧蚀耐火材料及炉体,使用寿命大大延长,能提高了设备的使用安全系数;与传统的煤粉燃烧炉相比,其燃料煤粉与空气的混合更均匀、更充分,燃烧更彻底,热效率更高;由于缩小了炉膛截面,火焰的射程更长,改善了加热设备的烘干加温效果;同时,由于炉体体积缩小,进一步降低了设备制作成本,简化了加工工艺,而且方便设备的维护与保养;由于采用了内壳体风道对炉头喷火口外壳降温工艺后或炉头外壁浇注耐高温料后,可使炉头喷火口伸入用户加热设备中,可以进一步提高加热设备的烘干加热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安装使用状态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本实用新型将结合附图中的实施例作进一步描述:
本实用新型多风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烧炉15主要由喷煤管1、点火油管2、内风道3、喷煤风道4、风机进气管道5、直筒式炉门6、外风道7、直筒式炉膛8、内壳体风道9、直筒式炉头喷火口10等组成。
本实用新型采用直筒式炉门6、直筒式炉膛8与直筒式炉头喷火管10顺次拼装成一体组成设备主体,炉膛8、炉头喷火管10分别制成内径尺寸相同的直筒式结构型式。所述的直筒式炉门6上设置有喷煤管1、点火油管2、内风道3、喷煤风道4、风机进气管道5、外风道7;喷煤管1连接喷煤风道4,点火油管2固定在内风道3内;内风道3、喷煤风道4、外风道7均与直筒式炉膛8相通;内壳体风道9在直筒式炉膛8的外部。
本实用新型使用时与其配套的由喷煤粉机11、喷粉连接软管12、柴油点火装置13、鼓风机14与多风道直筒式高效煤粉燃烧炉15组成煤粉燃烧器总成。喷粉连接软管12一端与喷煤管1相连,另一端与喷煤粉机11相连;柴油点火装置13与点火油管2相连;鼓风机14与风机进气管道5相接。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及工作过程
燃料煤粉在喷煤粉机11的作用下喷入直筒式炉膛8的同时,自然空气在鼓风机14的作用下经风机进气管道5前端的分支管道喷吹至内风道3及外风道7。各风道内的气体与煤粉充分混合,形成可燃混合气在炉膛8内燃烧并喷出燃烧炉。部分空气在鼓风机14的作用下,经内壳体风道9喷出,为炉头喷火口降温。对于不设置内壳体风道的设备,其炉头喷火口外侧应浇注一层耐高温浇注料。设备启动时,柴油在柴油点火装置13的作用下,经点火油管2喷入直筒式炉膛8内,通过手动点火或电子点火,引燃煤粉空气混合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何金龙,未经何金龙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335.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包覆不锈钢耐海水专用蝶阀
- 下一篇:多层定向分布有序排列金刚石工具节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