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铅粉机无效
申请号: | 200720036201.2 | 申请日: | 2007-04-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1030438Y | 公开(公告)日: | 2008-03-05 |
发明(设计)人: | 吴才新;袁明义;谢云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2F9/04 | 分类号: | B22F9/04;H01M4/16 |
代理公司: | 宜兴市天宇知识产权事务所 | 代理人: | 史建群;李妙英 |
地址: | 21424***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铅粉 | ||
技术领域
实用新型是关于对生产蓄电池铅粉用铅粉机的改进,尤其涉及铅粉机出粉扬粉装置及氧化热风供给。
背景技术
铅粉机(图1)是生产蓄电池铅粉的专用设备,铅粒(或铅块)9在滚筒4旋转过程中,相互碰撞摩擦氧化成铅粉10。现有铅粉机氧化铅粉排出,是由高压风机1向滚筒4送入高压气流8,将铅粉10吹起与铅粒9分离并悬浮于滚筒中(属称扬粉),由出料端负压抽风6抽出滚筒外,从而实现连续生产,此外,扬粉还使得细化铅粉得以充分氧化。此种送入高压气流扬粉方式,不仅需配备功率较大的高压风机,以24T/D铅粉机为例,扬粉电机功率约需18千瓦左右,扬粉功率消耗较大,并且风机噪音大,工作环境变差;而且还需在滚筒内配置复杂的吹风管5和喷嘴7,附属装置多,结构复杂,安装繁琐。尤其是,铅粉机运行过程中,如遇抽粉负压风机损坏,还会因扬粉吹风正压将铅粉吹出滚筒外,污染环境。
其次,铅粒氧化所需氧气,主要靠铅粉机1外风机吹入高压自然风8,以及从设置在罩壳3外的入料口2带入空气来提供,造成供氧附属设备成本增大。吹向铅粒风温度,会直接影响铅粉的氧化度,通常要求进风温度在20℃~70℃范围内,生产出的铅粉氧化度较稳定,而实际由于昼夜及季节变化,自然风的温度不可能恒定会随之发生波动,有时还会出现低于要求的最低温度,从而造成铅粉的氧化度发生波动,质量不稳定。为消除昼夜及季节的温度变化造成的风温波动,稳定铅粉的氧化度,尤其是环境温度较低时的氧化度,只能在高压送风机的入口和/或出口增设加热器(图中未给出),以此恒定供风温度,使供给滚筒的自然风温度满足铅粉氧化度要求;或是减少供给进风量。前者虽然可以提高进风温度,确保进风温度在要求范围内,但由于供风量较大,因此要求加热器功率也较大,造成氧化能耗及设备成本进一步加大;后者通过减少进风量,虽然会提高氧化度,一是操作麻烦,需经常随气温波动而调整,二是进风量减小,降低了铅粉机产能,也会增加铅粉制造成本。
中国专利CN02260171.6公开的铅粉机,提出在滚筒内壁轴向设置金属长条,但其目的和作用是提高研磨效率,增加产量,即在转动中通过轴向金属条对铅粒的阻挡作用,将铅粒带至一定高度后下落,以增加铅粒的撞击力度,此结构并不具备扬粉功能。
实用新型内容
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已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能,不用风机和风管也能实现扬粉的铅粉机。
实用新型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能,不用风机及另行设置的加热器,可有效提供氧化空气,且供风温度不受昼夜及季节变化影响,确保铅粉氧化度稳定的铅粉机。
实用新型第一目的实现,主要改进是在旋转滚筒内壁面径向相间设置若干尖锥朝向旋转方向的伸出锥形分离板,随着滚筒的旋转,使得沉向滚筒内壁的氧化铅粉和铅粒,在锥形分离板两斜面的分离作用,使铅粉与铅粒分离,实现铅粉扬起。具体说,实用新型铅粉机,包括旋转滚筒和外罩壳,其特征在于旋转滚筒内壁面径向相间设置若干尖锥朝向旋转方向的伸出锥形分离板。
实用新型所说径向设置的锥形分离板,根据上述分离功能,可以是直角、锐角或钝角三角形,也可以是非标准锥形,例如弧锥形,同样具有分离作用。
实用新型锥形分离板,试验表明其数量、伸出长度,影响铅粉机的产量、氧化度和视密度。结果比较,向滚筒中心伸出长度,较适宜为50~250mm,如果锥形分离板径向伸出过短,扬粉作用和效果不很明显,但径向伸出过长,又会引起滚筒内温度难易控制或铅粉视密度较高,影响铅粉质量。锥形分离板数量,试验比较以5~10个较为适宜,数量过少扬粉效果差,过多也会造成滚筒温度难以控制。
实用新型第二目的实现,其特征在于罩壳与滚筒间有夹层空间,旋转滚筒进料、进风口位于罩壳与滚筒夹层空间,进料口有伸出罩壳外的铅粒供料装置,罩壳出料或近出料端有进风口。这样通过将粉碎机滚筒的进料及进风口,由铅粉机罩壳外移至铅粉机罩壳内,在出料抽风负压作用下,氧化供风由罩壳外进入罩壳与滚筒间夹层,由铅粒氧化过程产生的热将其加热后供给滚筒,不仅省略了供风风机,而且供风温度不受昼夜和季节影响波动,确保氧化供风温度的稳定,保证了铅粉氧化度的稳定。
实用新型所说进料、进风口,可以是两口合一,也可以是分开设置,位于罩壳与滚筒夹层空间,只需尽可能远离(拉长)罩壳出料或近出料端的进风口,以延长进风在夹层中的加热路径,可以设置在滚筒轴向进料端,或靠近轴向进料端。其中一种更好为外界(罩壳)进风口与滚筒进风口分设于滚筒轴向两端面,这样可以最大限度发挥夹层加热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三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07200362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单机袋式除尘器
- 下一篇:一种自冷却耐磨无泄漏双吸泵